笔谈学习毛主席诗词十首 萧涤非等

    【作 者】/萧涤非/蒋维崧/高亨/黄云眉/殷孟伦/徐文斗/孟广来/孙思白/高兰

    【期 号】196401

    【总 期 号】92

    【页 码】7

    【正 文】

    读毛主席诗词

    萧涤非

    当这新年来临的时候,读到毛主席新发表的十首诗词,感到无比的兴奋鼓舞,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这十首诗词,和已发表的二十七首一样,都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高度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古人说:“不贤识小”,这里只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幼稚的体会,请同志们指教。

    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一首,郭老曾作了详尽精辟的解释,对我们理解这首诗有极大帮助,只是关于诗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解释,似乎还可以商榷。我以为这两句是一种荡开的写法,由小处说向大处,由个别说到一般,也就是由南京的解放说到全人类的大解放。“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是一个旁衬的、补充的句子,正意则在下句。这一句虽全用李贺的诗句,但含义已大不相同。这里的“情”,包括甚广,不专指感情;这里的“老”,含有变化的意思,也不专指衰老。全句是说,自然界如果象人一样有思想、感情和理想,那它也一定会不断地起着变化(古人有“天不变”的说法)。这样,就引起并突出了下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旨。因为和自然界相反,人是有思想感情和理想,并且总是为实现这理想而不断地斗争着的。所谓“正道”,即康庄大道,实指普遍规律,所谓“沧桑”,包括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两个方面,意实指变革,或者说革命。全句是说,不断的变化,不断的革命,乃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自古以来,人们面对着一种较大的社会变革,也不管这变革的性质如何,总是不知不觉地会发出一种所谓“不胜沧桑之感”的叹息,认为“沧桑”总不是一种好现象,因而“沧桑”二字也就成了不景气、不吉利的话儿。主席这句诗,正是一反传统的看法,用的是个旧名词,却表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具有巨大的教导和鼓舞作用的。因此,我以为如果只从正面把“沧桑”解为“把沧海彻底变为桑田”,似乎反而缩小了诗的涵义。而且海也有海的功用,假如沧海都变成了桑田,那岂不是要造成百川无所归宿、“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局面吗?总之,我以为这末句中含哲理,但这哲理不是附加上去的,而是即事指点,也就是从南京解放所引起的天翻地复的变革这一具体事态中顺手点出,所以非常自然,毫无抽象说教的痕迹和意味。杜甫论诗曾说“篇终接混茫”,我觉得正可以用来说明这首诗(当然不只是这一首)的结语之高妙。

    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物的词。咏物和一般即景抒情,有所不同。即景抒情,以抒情为主,亦即以我为主;而咏物则是以所咏之物为主,作者的抒情受到物的制约,他的思想感情必须透过物情来求得表现。所以主席的《念奴娇》,虽描写了昆仑山,题目却只作“昆仑”;那首写雪景的《沁园春》,题目也只作“雪”,都没有加“咏”字。咏物诗的来源也很早,六朝时便已有了,大致有两类:一类无寄托的,这类咏物诗专一刻划外形,为咏物而咏物,诗中无人,有如谜语,生意索然,味同嚼蜡。即以咏梅为例,如宋人石延年《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便是这样的东西,所以苏轼曾讥讽他说:“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另一类是有寄托的。这类咏物诗,主要是着眼于物的性格精神,借以寄寓作者自身的身世或怀抱,所以往往具有象征的意味,表面上是咏物,骨子里却是咏怀,是抒情。但并不是凡有寄托的便都是好的咏物诗,还要看寄托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比如唐人郑述诚《华林园早梅》诗:“独凌寒气发,不逐众花开。”虽然也写出了梅花耐寒的特性,并寄托了作者那种不肯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情操,但充其量不过是孤芳自赏而已。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寄寓他的誓清中原、至死不变的爱国精神,梅花的格调显然有所提高。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关系,梅花这一艺术形象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仍不脱孤芳自赏的意味。至于主席笔下的梅花,所表现的却是另一种完全新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要将陆词和主席的词作一对照,就不难领会。在陆词中,梅花实际上也是有意争春的,她和百花处于对立的地位,所以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而在主席词中,梅花不但不与百花争春,而且成了为百花传报春风消息的使者。她和百花不是彼此对立,而是为百花服务的。在陆词中,梅花的性格显得有些消极、悲观、软弱,她不甘寂寞,怨黄昏,怯风雨。她的形象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她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的结局。而在主席词中,则全然相反。她是那样的坚贞、顽强和乐观。她不仅不怯风雨,而且也不怕冰雪,不仅不怕冰雪,而且,正如主席在《冬云》一诗中所表明的那样,她是“欢喜漫天雪”的! 她不曾为自己没有占得春光而发出“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慨叹,而是为山花的烂熳感到由衷的喜悦:“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这个“笑”字的用法,也很新颖、奇特。古人常用笑来形容花,如李白诗“武陵桃花笑杀人”,杜甫诗“浣花溪里花饶笑”、“巡檐索共梅花笑”。似乎有花,或者说花开时才能说“笑”,然而,我们知道,主席这个“笑”字乃是写的花已凋谢,也就是“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梅花树的。从梅花自身来说,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笑的。但我想,也许正因为如此,用一“笑”字,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梅花那种忘我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吧。因此,我们读主席这首咏梅词所获得的印象,和读陆词也就全然不同。它启发了我们,教育了我们,鼓舞了我们。主席这首词,写得非常含蓄蕴藉,物我交融,不露痕迹,最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推陈出新,做到古为今用,在这方面,主席的诗词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主席并不避免运用旧的典故、旧的词汇,有时化用或直接移用前人的成句,但经过主席的改造,便都有了新的意义,起着新的作用,真是“化腐臭为神奇”!主席和郭沫若同志那首《满江红》,便是最典型的例证。

    以上谈的很零碎、很肤浅,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

    其  二

    蒋维崧

    《毛主席诗词》的新版本发行了,《诗词十首》发表了,虽然经过多次诵读,我还要再读,一遍又一遍,认真地学习。

    几十年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是写在我们土地上的最宏伟的诗篇,领袖的诗词,则是把它集中提炼,见之于吟笺,传诸万口。这里包含着主席伟大的革命思想,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优秀的文学传统。

    我曾经费力地去想,为什么刚读到这些诗篇时,仿佛有些眼熟,并不生疏,然而你越多读,就越觉得它的新,奇。

    “虎踞龙盘”,“九派”“三江”,“洞庭波涌”,“稻菽千重”,这一些都不是陌生的,然而山川景物,在这里都已经获得了新的生命。古来有过多少咏梅之作,而在主席的笔下,耐寒凌霜先春早发的梅花,却被赋予了新的品格。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斗争着的人民得到了热情的称扬。这些和“六亿人民尽舜尧”的诗句一样,正是实在地显示了“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的情景。

    这也就使我们领悟到,主席的诗词既是气魄雄伟,前无古人,却又是那么可亲,正是因为壮志豪情,必胜的信念,一切原都是来自相信人民的力量,植根于人民之中。

    这些诗词的语言,是锤炼的,又是平易近人的。对我们语文工作者来说,主席的诗歌语言,实在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诗词十首》象过去发表的二十七首一样,所用的字极少生僻的,大都是常用字。但却又包括着最丰富的词语,上下古今,书史口语,无不来供驱使。语句的组织,总是求其自然,不使生拗。把极现成的词语纳入诗句之中,也许是主席运用语言的特色之一吧?比如,“天翻地复”,“无限风光”,在诗词中取得了丰富的涵义,这就使诗句苍劲浑成而又易于会心上口。象“别梦依稀咒逝川”,“我欲因之梦寥廓”,“飒爽英姿五尺枪”,读来都感到熟悉,“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直用成句;然而一经驱使,就特放异彩。

    “英姿飒爽”,原来用于凌烟功臣,诗句中以之移赠新中国的女民兵。从这首绝句的结构看,“飒爽英姿”是同“五尺枪”“演兵场”相连的,而又是曙光之下的“英姿”。这里的“曙光”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联想。但是“英姿”还是来自翻身妇女的“奇志”,有了末句,才写出了人的精神面貌,而“飒爽英姿”也就更加饱满。

    诗歌又是揭露和打击敌人的尖锐武器。《满江红》一首,通篇运用了形象化的比拟手法。穷形尽相地勾画了敌人的丑恶卑劣。“苍蝇碰壁”已经很形象,再加之以“嗡嗡叫”“凄厉”“抽泣”等的声音描画,就更生动地加深了揭露。以下的“蚂蚁”“蚍蜉”“落叶”也都是形象的比拟。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通过一再对比来加深读者的感受。“寰球”之于“苍蝇”,一般说来是极大与极小的对比。而放眼来看,则“寰球”之外更有其极大者在。在“寰球”之上冠以“小小”,眼中的“苍蝇”就不得不大大缩小。何况“苍蝇”也只是“几个”。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苍蝇的渺小,更要认识到它毕竟是祸害人类的虫子,所以下文的“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就是不可少的了。“四海”“五洲”两句,来自对革命形势的正确认识,因而“苍蝇碰壁”以至于被扫除,也都是势所必然。“山花烂熳”将是全世界的现实。

    主席的诗词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典范作品,又是我们改造世界观,增强革命斗志所必需学习的。《毛主席诗词》的传播,必然在国内、国际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经写下这样四句:

    “人间炼石擎天手,移向云笺便自奇。

    万本书来吟万遍,东风四海展红旗。”

    我要一遍再一遍地读,继续学习。

    其 三

    高 亨

    毛主席诗词,已经刊布的,虽然只有三十七首;然而精奇宏丽,气象万千,达到诗词的高度成就。由于我的理论水平很低,读来只觉得真好!极好!但是好之所在,却不能深刻地全面地道出。现在,在大家研究的启示下,提出自己简括的、同时又是肤浅的认识,请同志们指教!

    主席诗词具有下列四个主要的显著的特征:

    (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二)革命的抒情诗与革命的史诗相结合;

    (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四)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卓越的诗人天才相结合。通过这四个结合,集中地表达了炽热的革命激情,塑造了伟大的英雄形象。这样的激情与这样的形象,深深地教育着我们。

    主席诗词对于我们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一)它能激起我们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使我们面对祖国革命事业的辉煌成就与光明前途,更加兴奋鼓舞,意气风发,不怕困难,“裁昆仑”,“截断巫山云雨”,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二)它能激起我们爱人民的思想情感,使我们对于“工农”“红军”“战士”“英雄”“中华儿女”等,更加崇敬,愿意为他们歌唱。(三)它能激起我们憎恨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派的思想情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魔怪”“鬼蜮”“瘟神”“白骨精”“虎豹”“苍蝇”等的丑恶本质,它们是战争的根源,消灭的对象。(四)它能激起我们国际主义的思想情感,使我们振臂高呼,支持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扫除一切害人虫”,实现“太平世界”。让我重说一遍,主席诗词对于我们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我所谈的仅是几个重点而已。

    我对于主席诗词的理解,难免有错误之处,希望同志们纠正!

    附:词一首

      调寄水调歌头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埽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其 四

    黄云眉

    毛主席诗词,新的和旧的合起来全部出版了,这是一件令全国人民欢情洋溢的大事!

    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在数十年戎马倥偬艰苦斗争的环境中,能写出这样形式和内容都到了最高峰的作品,我们怎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毛主席诗词的内容,总的说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里程碑,是伟大的革命的历史的艺术缩影。在那里,不可能找到一点悲观的影子,不可能找到一点为困难所吓倒的情绪,当然更不可能找到一点象古人有过的“新亭涕泪”。在那里,只看到毛主席伟大的抱负和伟大的气魄在磅礴地四涌;只看到革命队伍“众志成城”地跟着毛主席走的信心和决心在不断地跳跃;只看到胜利的成果一个接一个地在发出强烈的光辉。惟其如此,我们可以断然地说,毛主席的诗词,对过去一切抱恨而终的爱国诗人来说,是给予了最后的安慰!对要求革命到底的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来说,是给予了莫大的鼓舞!

    毛主席诗词形式,没有改变过去唐宋以来的形式,但他能在各种固定的格律内纵马驰骤,象没有被格律约束一样,使研究旧诗词的人们看了,为之舌挢不下,这是不足怪的。过去所谓诗人词客,往往搞了一辈子还没有把格律搞好,有的把格律搞好了,却始终在格律上打圈子。姜白石的诗词,敲金戛玉,音节铿锵,几乎每首都可以按着红牙来唱,可是缺乏好内容。缺乏好内容,当然有别的重要原因,而在形式上工夫化得太多,也是一个原因。杜甫说,“老去渐于诗律细”,必待老去而后格律才能逐步地由粗到细,这当然是从格律甘苦中领略出来的话;但杜甫格律中的甘苦,决不同于姜白石格律中的甘苦,姜白石是太重视形式了。至于过去为什么要讲究这些格律,那是另一问题。在这里,只是要说明,象毛主席诗词,既不同于形式主义地搞格律,而能运用旧的格律到了这样纯熟的地步,确实是不可以想象的。

    有好形式必须有好内容,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内容不能离开阶级意识和阶级感情,用阶级观点来分析古人的作品,以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杜甫陆游等作品来说,尽管有一些进步内容,但总是有局限的。我们不能对它们给予非历史的过高的评价,或对它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我们反对把古人现代化,我们也反对把今人古代化。我们说毛主席诗词的形式好,不是说毛主席能运用旧形式的好,而是说旧形式到了毛主席手里,也成了好形式。这样,我们也就不能因为毛主席诗词的形式是旧的,从而把毛主席诗词的内容,也和古人的诗词内容比拟起来,那是不适当的。

    我们学习了毛主席诗词,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在党和毛主席英明正确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一切斗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的“长缨”,用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力量的“长缨”,缚住一切国内国外危害和平危害革命的“苍龙”。我们相信,我们这样做,一定会实现毛主席的希望,也就是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希望:“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

    为了表示我的欢情洋溢,在这里写出七绝三首,谨请同志们指教。

    风流人物竟谁同,余事并为一世雄,今日齐闻天鼓响,铜琶铁板等秋虫!

    仿雅模骚古是师,花间绝妙更支离,千年叱去迷云雾,升起葩经教外旗!

    洗尽苍龙遍地涎,峥嵘塑出好山川。他时柱下征良史,赤帜飞程证此编。

    其 五

    殷孟伦

    我很喜欢读毛主席的诗词。从这些诗词里,使我学习到不少宝贵的东西。最近新刊本发行了,每首全都标明写作年月题旨,了解作意,更易著手。新发表的十首,比如云笺十幅,移写联章,更饶新意。对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精神风貌的体认,接触到这些诗词,可以说是亲如觌面的;对诗作的函跨百代、博大精深的时代内容和诗人的科学预见的具体反映,同样是感奋无己的;至于说寓熏陶于声诗,拓心胸于万古,所受到的教育启发,更是无穷无尽。

    主席诗词,在古今作家中,风格特异,既雄浑,又茜丽,既庄严,又逋峭,既洗炼,又自然,既典雅,又通俗。而语言的组织表达,虽然沿用民族形式的七律、七绝、词调等格律谨严的体制,但不论大小长短,诗人都以如椽的巨笔,驱遣万象,熔铸今古,于尺幅之中而有千里之势,于因难见巧之中,而又有极其舒卷自如之妙,这不仅是我们时代文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在革命斗争中使用文艺作为武器,更具有特殊意义。千古以来,作者如林,能够象主席这样的名世杰作,我是不曾见过的。

    新发表的十首,蕴藏着无限风光,@⑴金戛玉,振奋人心。试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首,就特别感到意义重大,是一篇具有世界意义的史诗。全诗五十六字,既表达了人民解放军的昂扬斗志、雄伟气魄,同时也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欣悦心情,更突出的是表达了主席坚持马列主义真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和乐观的战斗精神。单就首尾二联来说,可以说发唱惊挺,结响坚苍。“锺山”二句,以鲜明对比,描写敌我双方,一面是雄师百万跨过长江,一面是风暴腾起,抱头鼠窜。其中描绘国民党反动派在崩溃前夕的一种狼狈尴尬之状,仅仅使用“苍黄”一词,就已做到穷形尽相。苍黄,一作仓皇,作“急遽失措貌”解,本一常语(韩愈《祭女拿文》“苍黄分散”可证),但一经诗人运用入诗,语感极强,不仅为当时的反动派作了真实写照,而讽刺的意味也兼存乎其中。诗人之用词不苟,于此可见一斑。诗中所用李贺名句:“天亦有情天亦老”,也是一经借用,便特赋胜义,推陈出新。反复体会,这一句和下句是以“天”、“人”对举见意,情是指对敌宽容、怜惜恶人之情,意思是说,天本无情,人生易老,今日占领了南京,对穷寇不追,天假如有这样情意,那天也会快完蛋的(请详参主席《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句意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380页—83页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的4、5、6、7各段,以及同卷1414 页注释所引萨都刺《登石头城》调寄《念奴娇》一词。)问何以故?肯定的说:人间的正道(真理)就是要改变现实,也就是诗里所借喻的沧桑了。中国的革命,正是要推翻二千多年来直到蒋介石为止的封建统治和法西斯统治,然后才能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的。真是语重心长,力敌万钧。

    《咏梅》词更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忘我无私热情洋溢的形象写照的绝好例子。古今咏梅诗词不知多少,诸有品题,总不外以孤芳自赏的高士相比。陆游的《咏梅》词也不例外。诗人的看待梅花却不这样。这在题下所标“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二句,已可见其宗旨。诗人所以对梅花的尊重,是由于她的冒寒傲骨,是革命者对前进信心的乐观精神的表象,以物况人,别抒伟抱。词一开始就辩证地对宇宙人生作了正确的答复。人间之春虽有风雨相送之遇,却也有飞雪相迎之候。梅花的一枝独开,就是在严寒之下愈益显现其冰雪的精神的。诗人在另一诗里曾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的品格是和这种气概暗相符合的。能说这不是对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写照和颂歌吗!不仅如此,梅花是不和众芳桃李斗艳争春的,她只作为一个报春来到的使者,诗人这样的品题梅花,比之陆游《咏梅》的全属消极情绪,真有天壤之隔。梅花是春到人间的象征,前人诗词歌咏,不知凡几,名句如“聊寄一枝春”,“十月先开岭上梅”,“昨夜一枝开”等,俯拾即是。即在本世纪以来,对梅花的颂赞,又是把她作为特别的象征的。惟独诗人借咏梅花,更刻划出一个革命先行者的伟大形象,这却是以往诗家所不能想象到的。一个革命的先行者要把美好前景转成现实,要使一切欣欣向荣,春光无限,要使全人类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然后功成不居,从容群众之列,这不是“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精神吗?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何等的高贵品德!这首小令,着墨不多,言近旨远,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引人向往!是花是人,简直使人无从分辨了。

    诗人所写的政治抒情诗,在这里我们只读一读和郭沫若同志的《满江红》一首,便特别咀嚼出尖锐的讽刺意味来。其中语意最为婉曲的,是“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二句。上一句的词语出处,固然可以归之贾岛的“秋风吹(《全唐诗》作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然而也可归之周邦彦的“渭水西风,长安乱叶”(《齐天乐》秋思)。但问题并不在此。这里只是借用旧词,别赋新意,而设想之高,用语之妙,却非贾周二家所能梦见。西风落叶是一切敌人的最好比喻,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穷途末路,日趋没落,不是和西风落叶一样的命运吗?然而他们不自揣量,还要张牙舞爪,向我国掀起反华大合唱,这里使用的“下长安”三字,不是更为形象化吗?长安是我国国都的习用语,这里就是用来代表中国,这是何等的巧合!诗人之善于运用语言,无古无今,其妙如此!“飞鸣镝”一句,紧接上文,作更近一层的表达,语意翻新,尤极奇绝。鸣镝就是响箭、嚆矢,这里是用它的本义更作了新的比喻,也就是指敌人攻击我们射来的第一枪。

    主席诗词的蕴义是抽绎不尽的,再三吟诵,所得甚多,但这里的初步体会,不一定说得中肯,也不过“作者不必然,读者不必不然”罢了。切望方家匡我不逮,使我得作更进一步的学习。

    在一次座谈会上,默诵主席诗词,受到非常鼓舞,写成以下芜句,用志景仰:

    不数风骚与宋唐,横空天马阵堂堂。

    新词独铸生民意,尽扫尘氛日月光。

    我们对主席的诗词要多读。多读一遍即多一遍的领悟。要改造好我们的思想,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从主席的诗词里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熏陶的。我们要把这本新著,经常展诵,作为做人的一个最好的座右铭。

    其 六

    徐文斗 孟广来

    在这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阅读毛主席新发表的十首诗词,感到格外兴奋,激动。

    毛主席,是我们最敬爱的革命领袖,也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以自己的全付精力在领导着我们的艰巨纷繁的革命事业,只是在工作和斗争之余写一些诗词;但他的每一首作品,都达到了我国诗词的高峰。新发表的这十首诗词,和过去的二十七首一样,也是我国诗词园地中开放得最鲜、最美、最香的花,是诗歌中的guī@⑵宝。它给我们又一次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胸襟宽阔,高瞻远瞩;气魄雄伟,风格豪放,这是毛主席诗词的特点。在任何时候,在任何艰苦困难的形势下,他都能以高昂的激情,唱出革命的凯歌。这种思想风格,在他过去发表的诗词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在新发表的十首诗词里,这种精神同样十分鲜明。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表现了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气魄。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反动派扔掉了“全面和平”的幌子,破坏了和平谈判,他们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妄图作垂死挣扎。在这种情况下,是把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把革命在中途停顿下来?这是摆在革命者面前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对革命者的一个严重考验。毛主席当时作了英明的决断,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⑴

    在这首诗中,毛主席指出“宜将剩勇追穷寇”。整首诗所流露出的激昂慷慨的革命意志,是鼓舞人心的。前四句道出了当时革命力量横扫千里的气势,描绘了解放军战无不胜的雄姿。“虎踞龙盘”的南京城,正经历着一场“天翻地复”的大变化。后四句指出,即使是在胜利的战斗中,如果不最后彻底消灭敌人,对敌人采取姑息态度,也有可能招来失败的结局。毛主席以项羽的历史教训来告诫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到韶山》是对革命历史的追忆,是对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们唱出的一首嘹亮的赞歌。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到韶山》所说的“故园三十二年前”,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掀起湖南农民运动的时候。“红旗卷起农奴@⑶”,是对当年湖南农民武装斗争的追忆。正是由于那些革命先烈们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魄和革命理想,不畏险阻,不怕牺牲,才换得了我们今天的胜利。毛主席在三十二年后的一九五九年重游故乡,面对着“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亲眼看到“遍地英雄”的情景,抚今追昔,使这首诗充满慷慨激昂而又乐观奋发的气氛。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毛主席以幽默的笔锋,把这些时代的群丑比作碰壁的苍蝇,比作缘槐的蚂蚁,比作撼树的蚍蜉,比作西风中的落叶。不管他们怎样嗡嗡地叫嚷,不管他们自以为了不起,但他们总是西风中的落叶,为时不久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却正在全世界蓬蓬勃勃地发展着,象云水风雷一般激怒的世界革命浪潮,使四海为之翻腾,五洲为之震荡。这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

    《冬云》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诗人在这里赞扬了不畏风雪,不怕严寒,驱虎豹、逐熊罴的英雄,也寄托了作者的心志。在雪压冬云,寒流滚滚的季节,正是考验和锻炼人们意志的时机。我们应该学作梅花,在万花纷谢的严冬时刻,依然旺盛地开放;只有那些卑微的苍蝇之属,才经不起时代的考验而被冻死。

    要作到在任何考验中,都能表现出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巍然屹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精神,就必须学习毛主席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形象而深刻地表现出这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高尚革命情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咏梅》,曾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他处在南宋那样腐朽没落的时代,虽然有着一片爱国热情,却处处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一生保持了自己的气节,始终抱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洁身自好的精神,与当朝的“群芳”(实际是群奸)相对立。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方面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对爱国志士的摧残迫害,一方面表现了他的虽体解而犹未变的孤高气节。但受到时代、阶级局限的陆游,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因而这首词充满寂寞而惆怅的情调,给人以暗淡愁苦的感觉。到了毛主席手里,气象就大不相同了。虽然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梅花仍然高擎着傲霜之枝,开放得十分俏丽。是她,最早向人间报道了春天来临的消息;但到了春回大地、山花烂熳的时节,她却隐在百花丛中,愉快地和百花一起享受这大好的春光。

    在《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诗中,毛主席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神话戏里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这三个人物,寄寓了明确的是非观念。对这三种不同人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敌我友的界限十分严明。“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这说明妖精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每当风雷激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牛鬼蛇神,就一定要出来为非作歹,祸害人民。这是我们的敌人,应当毫不妥协地与之斗争到底,直至战胜它们。至于唐僧,则是思想糊涂,是非不清,主要还是应该进行教育。

    对敌人,无比藐视;对人民群众,对于我们时代的英雄,则满怀激情地给予热烈的赞扬。毛主席赞扬了不畏风雪,驱虎豹、逐熊罴的英雄,欢呼了澄清玉宇的孙大圣,歌颂了在革命斗争中献出自己生命的先烈。在《为女民兵题照》中,以最大的热情,赞美了女民兵的英姿。四句诗就把中华儿女的英雄形象,她们的雄心壮志,表现得极其深刻动人。“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正是党和毛主席教导下的中国妇女英雄风貌的生动写照。在这首诗里,我们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对青年们的热爱、期望和亲切的教导。

    毛主席写了许多杰出的景物诗。但他的景物诗并不是简单地写景状物,而是寄寓着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在《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一诗中,毛主席所勾勒的这一松树形象,更激起我们丰富的想象,使我们联想到革命战士的英姿。后两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意境更加深远,含义更加丰富。一切革命的成果总不是轻易得来的,前进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经得起各种考验的人,才能登上时代的高峰,看到最美好的风光。

    《登庐山》,描绘了庐山的优美景色。“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万壑千岩的险峻形势,回环盘绕的山路,而且渲染出一片葱茏的山色。三四句寄寓了诗人的胸怀。诗人站在庐山顶巅,看到西方世界正日暮途穷,逐渐没落下去;我们的世界却正是东风送暖,喜雨润天的大好时光。北望黄鹤楼,白云横渡,浪下三吴,烟雾迷茫。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任彭泽令。所以当毛主席面对祖国这样壮丽的山河,自然联想到晋代诗人陶渊明。当年陶渊明不满时政,他只有借助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寄托他乌托邦理想。今天,我们祖国各处都远远胜过他那世外桃源,假如陶渊明今天仍在,他也会打开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的。诗人正是用古人所追求的梦想,对比我们今天美好的现实生活,以此来歌颂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毛主席诗词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值得我们从各方面好好学习。新发表的十首诗词所表现的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气魄,同样十分激动人心。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毛主席的诗词,从中吸取力量,奋勇前进!

    其 七

    孙思白

    随着1964年的来临,毛主席诗词十首的发表是我们的生活里无数件可鼓舞、可庆贺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些天来,同志们一见面往往就兴高采烈地谈论主席的诗词,虽然有些人们只能领会其大意,并不全懂,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情不自禁地讨论它,向比较懂得多的人去学习它。这种学习热潮的出现,自非偶然。

    主席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伟大的革命领袖和导师。人民热爱自己的伟大领袖,也必然随之热爱他所写作的诗词,这是事理的一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人们懂得这些诗词不是一般的诗词,过去历代诗人不能有,当前的职业作家们也不能有;这些诗词是体现着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精神风格,思想面貌,只有主席这种伟大革命的生活实践,才能产生这种光辉的不朽篇章。

    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主席的主要活动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的活动,诗词,如郭老所说是其“余事”。因此,我们平素也往往是从主席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去领会理解他的胸怀、气魄、思想、风度;如今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就可以窥见我们伟大领袖的于军政大事、日理万几之余的志趣、抱负和情怀思想的某些侧影或片断,而这些片断,对于陶冶鼓舞我们的人民,也是绝大的动力。

    主席这十首自南京解放以来的诗词中,交织着胜利的喜悦,革命的豪情,往事的回忆,友情的唱酬,即景的抒怀;也融化着世界形势的分析,革命前途的展望,对人民敌人的仇视与藐视。对于主席的诗词,我们往往首先感触到它是以政治抒情为主的;作为政治的抒情,它往往是政治哲理与诗意相水乳。但它又不完全是政治的抒情;不过,即物兴怀之作,也往往寓有一般人所不能有的深意。对于主席的诗词,我们又往往首先领会到它的雄伟、豪迈、开阔、博大方面,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冷眼向洋看世界”、“更无豪杰怕熊罴”、“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都是气吞山岳的警句。然而最足以显示其胸怀开阔壮伟的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这里看出他对那些自认为可以称王称霸的反动敌人是何等的蔑视与藐视。这些,反映着主席作为一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胸怀与抱负。但是主席的伟大,却不是超世间的,离开群众的。他比群众看得更远更深,但是却平易近人,与群众同命运、共呼吸,血肉相连。因此反映到他的作品里就不只是峻伟、壮阔的特色,而也有谦逊、雍容、潇洒、飘逸的丰采与情趣。“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这些是多么健康而又富有隽永的意味。“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风流俊逸,更称得上神来之笔!然而这种神韵,都是一般人所能领悟的。这正反映着从平易中见伟大的主席风格。

    貌似强大的反动敌人,不过是纸老虎、是苍蝇、蚂蚁,主席从战略上是对他们藐视;但是对凶恶的敌人作斗争却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不可沽名学霸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妖为鬼蜮必成灾”,主席教我们对敌人进行具体的斗争时,是须精心作意地去对付它。要战胜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必须认清当前有利于革命人民的大好形势,“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就是这种形势的说明。掌握住这种大好形势,就能团结起世界广大的革命人民,那么“扫除一切害人虫”,还有什么疑问吗?那是全无疑问的(“全无敌”)!总之,革命家的豪迈、理论家的深沉,政治家的博大,学问家的深厚,诗人的遐想,这一切凝聚成主席这些光芒万丈的诗篇,它将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精神的guī@⑵宝!

    以上是初步学习主席诗词后的一点感想,十分肤浅,还许有错误;暂写出来,略以表示自己的欢欣鼓舞与对我们领袖的崇敬。末后,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凑成七韵,那是算不得诗的。附在后面。

       *             *            *

    献岁新诗传十首,字字珠玑腾众口。

    金声玉振响非凡,春生腕底风雷走。

    我亦低徊长诵吟,千回万遍不觉久。

    始如东海浩无垠,继见昆仑摩天陡。

    是谁为此云锦章?原是翻天复地手!

    妖魔鬼蜮徒纷纷,苍蝇蚂蚁复何有?

    斯诗只合属斯人,万丈光芒辉北斗!

    其   八

    高 兰

    正当瑞雪纷飞,新年来到之际,随着毛主席诗词十首的发表,《毛主席诗词》也出版了。真是喜上加喜的大事。

    这三十七首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内容,和无比卓越艺术成就的伟大的诗篇,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一部史诗。它不仅是批判继承我国古典诗词的光辉典范,更指导着我们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及革命斗争的前进方向。

    毛主席的诗词十首,和以前发表的二十七首一样,是继承并创造地发展了我国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树立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无比灿烂的伟大诗篇。他站在共产主义的高峰,不但深刻地如实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现实生活,与时代的精神面貌,并且全部作品贯穿着崇高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热烈地表现并歌颂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翻天复地的英勇斗争,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和辉煌的胜利。而这些又是互相关联互相发挥,从而构成了既发射着巨大的思想光芒,又闪耀着绮丽的艺术色彩的伟大的诗篇,达到了历代诗人所不曾也不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境界。过去曾经有人把主席诗词,拟以今之苏、辛。实则东坡之旷,稼轩之豪,比起主席来,诚如柳亚子在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里说的:“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主席诗词是远远超迈苏、辛,并且有着本质不同的,它是真正雄视千古扫空六合之作,是过去任何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是前无古人的。

    主席诗词,是批判继承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文学遗产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革命的现实要求,加以发展而创造的。他把共产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的古典的诗歌形式,和谐地融合起来,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全新的境地。试看《卜算子·咏梅》,虽然继承了咏物寄怀的诗歌传统,但更重要的是“反其意而用之”,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忧在人先乐居人后,不骄不争,不忮不求的崇高品质,不但陆游的原作,望尘莫及,就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想环佩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等名句,也都成为日光之下的爝火了。请看“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这是多么伟大的忘我精神啊!以万花之荣为己荣,以万花之乐为己乐,何等胸襟,何等怀抱?

    此外,大家都知道主席诗词,气魄雄伟豪迈,意境博大深远,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这是与主席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坚持阶级斗争,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的意志分不开的。是与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对敌人无比的藐视分不开的。他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确信一切反动腐朽的东西必然灭亡,而新生的事物必然成长壮大,真理正义一定要胜利。纵然一时雪压冬云,寒流滚滚,妖雾重来,但是革命者,是敢驱虎豹,不畏熊罴,全然无敌的英雄豪杰,一切苍蝇、蚂蚁、蚍蜉等害人虫,以至于西风、落叶、射来的响箭等等,都要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革命风暴之下,被扫除净尽。这个信念,就化为主席诗词雄伟的气魄与深远的意境。

    学习毛主席诗词,不只是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欣赏、理解、学习的问题,而是一个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教育,改造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服务的问题。因而在认真、细致、深入地好好学习主席诗词的同时,重要的更是学习毛主席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与道德品质,并且也还要与学习毛主席著作同时进行。因为主席诗词,实质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理论的实践,必须都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正文注释:

    ⑴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52—1453页。

    【外 字】外字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⑴原字为扛去工右加从的繁体字

     @⑵原字为王右加怀的繁体字的右半部分

     @⑶原字为卓右加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