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

    【作 者】张维华

    【期 号】195501

    【总 期 号】29

    【页 码】11

    【正 文】

    为了更正确的认识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将它写作的历史背景加以概括说明的必要。

    在我不深入不精细的研究之下,我总觉自晚明到清前期这段历史,中国社会内部确实起了很大的变化。用一句概括的话说:就是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虽则是很迟缓的,却是逐渐的瓦解着早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封建主义,使之必然的由衰落而走向死亡。这是这一段历史发展的规律,亦即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变。

    我指出这个论点,涉及的范围很大,在此只能用综合的方式说明它。我觉得自明正德、嘉靖时起,亦即自公元十六世纪初年时起,中国社会内部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而到万历期间,亦即公元十六世纪末与十七世纪初,就更明显了。这是朱元璋推翻蒙古统治之后,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资本的活动,逐渐恢复和发展,又经过几近一百五十年的长期积累和酝酿而形成的。让我在这里简要的指出当时社会变动的形态:

    一、大量的土地,集中在统治主与统治集团(包括宗室、宦官、外戚、勋臣)的手里,一般的封建官僚地主,虽然也拥有很多的土地,但是更广泛和更密切的与手工业,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着。他们在发展个人经济的手段上,手工业与商业资本的经营,占着更大的比重。

    二、逐渐脱离农业经济的“附庸”地位而走向独立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资本,愈来愈多,而且规模也愈大。在丝织和棉织的手工业上,造瓷、造纸、造船、印刷等的手工业上,以及各类矿产的开采,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作坊,或具有初步工厂的形式,内部有比较复杂的分工协作,商业资本的活动,比以前更发展,出现很多很大的商业资本家,而且初步与手工业主发生了联系。

    三、货币经济的地位,比以前更为提高,银的使用量大大增加,银矿的开采,在晚明期间,成了极迫切极需要的事情。货币经济地位的提高,就是意味着商品经济的提高。

    四、由于手工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都市和市镇也在发展着。沿海、沿江、沿运河,以及交通要道和关津,都出现更多更大的都市,而在手工业发展的地区,也出现了更多更大的市镇。自然这就意味着市民阶级的增多,也是意味着较之以前更多数量的农民,转入都市或手工业区。

    五、商业资本活动的区域,也日渐扩大,除中国内部及与边外各族的商业活动以外,海外的贸易大大扩大,与日本、琉球、南洋、印度支那半岛、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发生更多的商业关系,而在明后期,又与西欧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发生商业的关系。不可否认,商业资本活动地区域的扩大,与手工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密切的辩证关系。

    六、由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后期更重视科学研究和机械的使用。当时关于这类的著作很多,其中有的是自西洋传入的。这是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而出现的。

    七、由于手工业直接生产者的数量增多,以及市民阶级的壮大,明后期手工业者在农民起义中形成一股重要力量,如历次矿工的起义,市民阶级向专制政权进行斗争等,这是意味着反封建主义的开始。

    八、在思想意识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主义或反封建道德的因素,如李卓吾的学说和黄宗义的明夷代访录等,这是大家知道的。

    总括这一切征象,我觉得明后期的中国社会,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已经出现了的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分解着当时的封建制度。

    在专制政权高度的控制之下,新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不容易获得充分的发展,因而它的发展是缓慢的。明亡后满族建立起来它的种族统治。在满族入侵和满族建立起其统治的过程中,由于满族是一个落后的种族,资本主义因素受到摧残和破坏,中国社会发生了停滞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不管满族统治的政策如何,不可能阻止住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大体上说,自康熙中世而后,亦即公元十七世纪之末与十八世纪之初,资本主义因素,又在恢复和发展着,原有手工业与商业资本发展的地区,如江、浙、闽、广等地,不仅恢复了旧日的面貌,而且日在发展中。同时西洋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的国家,闯进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自身的历史,进一步投入到世界历史的范围内。这种新的国际局面,也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这时以银为单位的货币经济,更提高了它的地位。满族统治政权所定的地丁合一的税法,就是完全以银计算的。手工业与商业资本,也一天天在发展中,占着比以前更大的比重。从乾隆时关税和商税的收入,占很大的数目,就可看出。反抗种族统治与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也愈来愈尖锐。前前期各种秘密结社,其主干力量,是各个码头的工人,以及其他市民。在文学作品上,也继续出现了一些暴露封建官僚地主腐朽生活和丑恶面目的著作,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之类。而在反封建主义和反封建道德的学说上,也时常见于时人的著作。这时资本主义的因素,不管发展的怎样微弱和怎样迟缓,无疑的也是在分解着封建制度。虽然这时封建制度,是主导的形态,但它日趋衰落和死亡,却是必然的规律。

    除了研究和认识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情形之外,还当对于满族社会的发展,加以研究和认识。满族贵族在未入关以前,其农业经济,已经逐渐由奴隶生产转向隶奴生产,这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着。同时他们也已经与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着。入关以后,满族贵族的农业经济,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保持着某种程度的隶奴生产,但很快的就转向农奴生产或佃农生产的情形。他们各自拥有大量的土地,其大者数千顷,小者几百顷,或几十顷。同样也将他们的土地划分为若干庄,每一庄设立一个庄头,替满族贵族地主管理这一庄的农奴或佃农,也替满族贵族地主征收地租。在满族贵族的土地上,实物地租依然存在,但货币地租也相当普遍。原因是满政权既然以银两定赋税,作为满政权统治集团的满贵族也很自然跟着以货币征收地租。满族贵族除了通过占有土地进行剥削外,更进一步的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结合着,尤其着重在高利贷资本方面。可以说在乾隆时代,满族贵族经济已经完全封建化了。而这时的满政权,也就更确定更明显的代表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在弘历的诏谕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绝对承认和拥护封建地主对其占有土地的所有权,也绝对承认和拥护封建地主对农民所进行和种种残酷的剥削和奴役,自然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反抗封建地主剥削和奴役的种种动作,也就认为是“大逆不道”。

    在满族转向封建制度的过程中,中国封建地主的种种腐朽生活方式,也逐渐的完全吸收去了,姬妾奴婢,金玉玩好,奇花异木,楼台亭榭,种种腐朽和荒淫无耻的生活,凭借他们种族统治的地位,实高出于汉人封建地主之上。假如说满族在开始转向封建制度时,是说明他们的社会正在向前发展,但到这时,满族贵族地主经济,与汉人地主经济,同样呈现其腐朽性了。甚至可以说满族贵族的腐朽性,高出于汉人封建地主之上。有人说乾隆时期,是清一代的“盛世”,如果从满族统治的角度上看,这个“盛世”的名称,就是意味着满族自身的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顶点,而也必然的转向衰落和死亡之一途。这种现象,与中国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现象,是完全相同的。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就是在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这时中国自身的封建制度已逐渐被分解着,满族贵族的封建地主腐朽生活已经达于极端腐朽的地步,而开始衰落和死亡着。满族的专制统治政权,也开始走着下坡路。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和整个的封建制度,已带着“日落西山”的景象。曹雪芹生长在这个时代里,不管他是否主观的认识到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总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而在他的创作中,也不可能不反映这样一个现实。在我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盛衰的情形,就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满贵族地主经济的一个缩影。它代表满贵族地主经济的落没景象,也代表着中国整个封建地主的落没景象。当时封建官僚地主的腐朽面目,在这部伟大的创作里,“尽情尽致”的揭露了。某些反封建的因素,也在这部创作里流露出来。这实在是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的整个面貌,是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