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最后的论文

    【作者】Д·巴赫什也夫

    【期号】195504

    【总期号】32

    【页码】5

    【正文】

    乌拉吉米尔·伊里奇·列宁在一九二三年所写的著名论文“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在列宁主义——苏联共产党和各国共产党与工人党的丰富的胜利武库中,占有光辉的位置。这是伟大列宁的最后的论文,是党与苏维埃国家的奠基者和领袖的政治遗嘱,它们对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列宁在著述这些论文时,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已在其发展中走过五年的道路。这几年当中,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人民,胜利地结束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的战争。党又推动全体工农和劳动知识份子去消灭破坏、恢复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国家。

    一九二一年,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旨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坚固的工农经济联盟。这一政策上的转变,表明了我党列宁斯大林领导的伟大英明和远见。为了扩大商品流转和工农业的高涨,党在苏维埃国家握有国民经济命脉:大工业、运输业、银行、土地、国内外贸易的情况下,在初期容许了资本主义成份在国家经济方面的少许活跃。于是,社会主义成份战胜资本主义的主要条件和预计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谁战胜谁”的问题,就获得了保证。

    苏联共产党一面坚持不倦地实行列宁斯大林这一政策,一面又粉碎了所有敌对的、反党的集团对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疯狂反抗,在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几年内就达到了巨大的经济政治成就。工农联盟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巩固起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力增长了。农业、工业、运输业徐缓的、但也是真正的高涨开始了。

    列宁对劳动群众的创造力和本领,对社会主义在我国的胜利,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莫斯科苏维埃全会上,他在自己最后的一次公开演说中宣称:“新经济政策的俄罗斯一定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罗斯。”(见联共党史三二一页)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的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根据列宁斯大林的提议和在他们领导之下,建立了各苏维埃民族自愿成立的国家联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标帜着苏维埃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列宁斯大林民族政策的巨大胜利。同时,苏联的成立,也就成为在我国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的新的强大的因素。

    在苏维埃国家生活的紧要关头,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列宁患病了。一九一八年,人民的公敌曾经凶狠地谋刺过列宁的生命,由此带给他的重伤和他从不间歇的紧张工作,就损害了他的健康。乌拉吉米尔·伊里奇在一九二一年末,不得已而时常中断自己的工作。一九二二年的秋天,列宁的病重了。尽管他的健康状况不时有些改善,但他已经不能担负成天的工作了。党和人民像感受着切肤之痛一样感受着列宁的病苦。依照列宁的提议在一九二二年初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的斯大林同志,肩负起领导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斯大林同志协同列宁,解决了党和苏维埃建设的所有对内对外政策问题。

    苏维埃政权的胜利,使它的敌人惊惶不安起来了。欧美帝国主义政府的走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他们的刊物上连篇累牍地写满了反对我们祖国的诬蔑中伤。第二国际首领们也是一样,他们歪曲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和苏维埃国家所实行的各种改造。托洛茨基份子和布哈林份子,也跟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考茨基、谢德曼辈协同一致,当时他们业已卖身投靠于帝国主义的侦探机关了。列宁主义的一切敌人,都利用列宁生病的机会,为破坏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和恢复资本主义,准备好了反党的袭击。

    党揭穿了内外敌人的反革命诡计,勇敢地引导着我们国家沿着列宁的道路前进。列宁最后的论文,乃是共产党在争取苏联社会主义繁荣的斗争中的强大武器。斯大林同志在强调这些论文的特殊重要意义时指出:“在这些最后的论文中,他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并拟定了我国用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法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列宁提出了他主张吸收农民参加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合作社计划。”(联共党史三二一页)

    列宁在拟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时,在这些论文中指出了建立重工业和使农民转上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工人阶级专政与共产党在这个专政体系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实行文化革命的必要性。列宁强调了党与国家干部的培养与思想理论的锻炼以及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劳动群众,以提高他们在国家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性的意义。

    列宁最后的论文,在今天,对我们的党和人民仍然具有生动的重要的意义。它指引着人民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活动。列宁的遗训,照耀着全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进一步拟定

    列宁所制定的新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论,即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关于这个胜利的条件和前途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宝库最伟大的贡献。这个理论的基础,还在一九○五年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一书中便已奠定。它最后形成于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九一五)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九一六)这两篇论文中。在列宁、斯大林后来的著作中,社会主义革命论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苏联共产党,在列宁、斯大林的理论的基础上,准备并实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个理论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了革命远景,并展开了他们进攻“自己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反对一般帝国主义的主动性。工人阶级专政在我国的建立和苏维埃政权的凯旋进军,年青苏维埃共和国对美英为首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强国的胜利,是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正确性的历史证明。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之下,苏联共产党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终结之后,立即转入争取社会主义繁荣的和平建设。

    列宁在自己的报告和演说中,在一九二一年所写的“论粮食税”、“现时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金子的作用”、“十月革命四周年”等论文中,指出了苏维埃俄国业已实际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步。由列宁制定并由俄国共产党(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新经济政策,是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标志。

    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首领们,企图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事业,阻挠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机会主义者打算阻挡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仿效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先例。

    第二国际首领们和孟什维克,采取了政治两面派的手腕作为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苏联工人阶级专政、反对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各国增长着的革命与民主运动的斗争手段。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掩护下,丢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阉割了它的实质——革命的辩证法。

    机会主义者妄想“证明”,在技术和文化落后的国家中,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理论充当了一切人民公敌的思想武器,他们对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革命可能性,对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成新社会并为保卫它而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的能力,散播不信任的心理。

    必须揭露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更加锐利地磨快我们党的理论武器,巩固工农对社会主义在苏联可能胜利的信心。必须巩固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群众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念,更好地从理论上武装那些年轻的共产党——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列宁在他的最后的论文中,给这一任务以莫大的注意。

    列宁给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以毁灭性的批评,揭露了他们乃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帝国主义的走狗。

    列宁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比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工业很少发展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的特点。按照托洛茨基、孟什维克、第二国际首领们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不应该从俄国开始和胜利,而是应该在西方。生活本身表明了这个“理论”是何等虚伪和反动。

    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不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而是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与劳动农民的坚固联盟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已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极其明显地证明了。

    列宁揭露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的歪曲和机会主义者在剥削阶级面前阿谀逢迎的原因。第二国际首领们和孟什维克的一举一动,都暴露了自己是一些“怯懦畏缩的改良主义者,深恐离开资产阶级一步,更怕与资产阶级绝缘,同时却又用荒谬绝伦的空谈和大话来掩饰自己的胆怯心理。”(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一一页)

    列宁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批评,在今天对于那些自封为“人民之友”,而实则充当帝国主义劫掠与压迫劳动群众爪牙的右派社会党人,仍然是一针见血之见。

    列宁在他的最后的论文中,特别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特征,并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在于经常地检查这个作为行动指南的理论。

    在“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及其他论文中,列宁在科学地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和年青苏维埃共和国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论。

    列宁教导说,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革命问题,不应当等待一切必需的条件都要成熟,假如革命的政治环境业已成熟,即使缺乏某些前提条件,也不应当阻拦住革命者。

    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论述这一原理说:“全世界历史发展是按着总规律进行这一事实不仅毫不排斥,反而预定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个别阶段在发展的形态或次序上表现出一种特色。”(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一二页)共产党的任务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地分析环境,全面估计现实的具体条件,以最大的灵活性去克服困难,引导事变,以便加速革命的胜利。

    每一革命发展进程都是复杂到不可预计的,列宁这一指示十分重要。列宁写道:“……我们首先在一九一七年十月苦战过一番,以后我们也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类事变的枝节(就世界历史说来,这当然是枝节)。……非如此便根本不能实行革命。”(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一四页)

    列宁——斯大林党就是这样前进的。它驳斥了孟什维克、托洛茨基份子、第二国际首领们那些似乎在俄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没有充分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的种种论据。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党,熟练地利用了国际国内环境,准备并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照耀着全人类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灯塔,不可战胜的苏维埃国家,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诞生并成长起来了。准备与实行十月革命的经验,是各国劳动者的巨大政治学校。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北朝鲜人民革命的胜利,都是由于劳动群众依靠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依靠了苏联和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学习着苏联共产党,正确地利用了国际国内环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列宁主义的创立者——列宁斯大林,总是经常站在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为反对教条主义和书呆习气,进行了无情的斗争。

    斯大林同志写道:“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是不能停滞不前的,——它是在发展着和改进着。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发展中不能不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而丰富起来,——因而它的个别公式和结论不能不随着时间而改变,不能不被适应于新的历史任务的新的公式和结论所代替。马克思主义不承认绝对适应于一切时代和时期的不变结论和公式。马克思主义是一切教条主义的敌人。”(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五○页)

    列宁斯大林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是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的模范,这些党正在带领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争取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而斗争。

          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列宁计划

    列宁在发展无产阶级革命论的同时,在他的最后的论文中极其清楚明确地指出了苏联经过何种道路能够而且一定走到社会主义。

    贯穿于列宁最后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就是苏维埃共和国有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一切。这一切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专政;工农联盟和工人阶级在这个联盟中的领导作用;一切巨大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劳动群众捍卫俄国无产阶级专政果实的决心。

    工人阶级专政的存在和共产党的领导,是国民经济改造、生产力的发展和建立强大社会主义经济的强有力的因素。

    斯大林同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指出,列宁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的实质在于:“加强和发展已收归国有的工业;为此目的而利用国家所调节的商业把工业和农民经济联系起来;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便后来逐渐减少粮食税定额,而办到用工业制造品去交换农民生产品,振兴商业并发展合作制,吸收千百万群众来参加合作制,——这就是列宁为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拟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当前任务。”(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六五页)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建立现代化的巨大机器工业。只有这样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保证国防能力和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

    大家知道,远在一九二一年就根据列宁的倡义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便全力尽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大家也知道,列宁乃是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倡导人和鼓舞者,在这个计划基础上的列宁的全国电气化思想,就是要为工业、农业、运输业奠定技术基础。

    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写道,必须把任何一点资料都节约贮蓄起来,“借以发展我们的大机器工业,发展电气化,加紧开采泥炭,完成瓦尔霍夫水电站建筑工程等等。

    我们的希望就在这里,而且仅仅在这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用个比喻来说——从一匹马上跨到另一匹马上,由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由倚靠于破产农民国家的种种节约办法的马上,跨到无产阶级所努力寻求,而且不能不寻求的马上去,跨到巨大机器工业、电气化,瓦尔霍夫水电站等等的马上去。”(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三三页)

    斯大林同志依据列宁的指示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各个原理。斯大林同志特别强调了列宁提纲中的工业化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工业发展,而是发展重工业,首先是它的心藏——机器制造业。只有建立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才能使苏联处于不依赖于资本主义阵营的独立地位。

    假如说,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是通过侵占殖民地、军事掠夺、盘剥性的外债和无情地剥削劳动群众的办法,那么,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依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依靠工农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积累和储蓄。社会主义工业化,预定要系统地改善劳动群众的物质状况。因此,根本任务便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巩固劳动纪律,遵守节约制度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由于工人阶级的劳动热忱,就保证了工业化高速度发展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工业化,将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下技术基础。

    在斯大林五年计划的年代里,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英明领导下,建立了头等技术的、装备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我们社会主义工业的威力,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获得了有力的证明。在战后时期,由于先进的工业和运输业的存在,因而保证了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建设共产主义伟大工程与改造自然的可能性,并促使顺利解决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任务。

    我国在以前是一个农民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引导千百万农民走上公共的集体经济的道路。这是无产阶级在夺得政权以后的最困难的历史任务。新经济政策可以说是解决这一任务的最好的范例。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及在其他著作中所阐述的合作社计划,已奠立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石的基础。

    列宁的合作社计划,预期通过合作社来发展苏联的农业经济,作为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作为逐渐把集体制原则灌输于农业,开始灌输于销售方面,之后再灌输于生产方面的手段。孟什维克和托洛茨基分子,诬蔑宣传说布尔什维克是乌托邦主义,硬说经过合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列宁揭穿了这些敌视性的胡说,并且证明了在工人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合作社,乃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列宁明确肯定地说:在苏维埃政权条件下,经过合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现实的可能性和历史上必然的事情。在“论合作制”一文中列宁写道:

    “在我国,既然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既然一切生产资料都属于这个国家政权,实际上,我们这里的任务,只是要把居民合作化。在居民尽量合作化的条件下,以前曾引起那些公正深信必须进行阶级斗争,必须争取政权等等的人士之合理嘲笑与蔑视的社会主义,自然也就可以达到目的。”(列宁文选两卷集一○○四页)

    在列宁的计划中,特别关心把农民结合于土地共耕的问题。列宁坚持强调必须仔细考虑居民走向合作化的途径。他指出必须依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去说服群众。列宁认为,合作社是农民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简单和最容易接受的道路。

    列宁特别有力地强调了农民经济的合作化必须巩固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高原则。没有这个联盟,苏维埃政权便不能存在和发展。正是合作制才能够成为这样的手段,即在它的帮助下使劳动农民与无产阶级的联盟更加巩固。列宁的合作社计划,是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引导全体劳动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纲领。

    斯大林同志在“十月革命与中农问题”(一九二三)一书中指出,农民是一定会跟着工人阶级走的。“从无产阶级手中获得了土地、依靠无产阶级的帮助战胜了地主,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取得政权的农民,不能不体验到,不能不懂得,它的解放过程过去是而且将来还是在无产阶级的旗帜下,在它的红色的旗帜下行进的。这种情况便不能不把曾使农民害怕的社会主义旗帜,变为引起农民注意和使农民能够摆脱闭塞、贫困和压迫的旗帜。”(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五卷三四六页)

    斯大林同志依据列宁的合作社计划,总结了最初几年农民经济合作化的经验,制定了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斯大林同志全面地规定了关于农村中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体农庄形式问题,指出在现阶段上集体农庄建设的基本和主要的环节是农业劳动组合,这是对农民最正确、最易于了解并能使集体农民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结合的形式。斯大林同志阐明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意义,指出它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和苏维埃国家给农民多方面帮助的据点。斯大林同志天才地论证了从限制、排挤富农的政策过渡到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把富农当作阶级消灭的政策。在列宁斯大林思想的指引之下,苏联共产党组织了集体农庄制度的胜利。

    由于执行列宁斯大林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结果,伟大列宁的梦想实现了:苏维埃政权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也奠定了牢固的社会主义基础,装备完善的和最具有生产效能的社会主义农业,在我国建立起来了。集体农庄制度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经受住了严重的考验。集体农民在伟大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更高的收获量和畜牧业的高涨而斗争,正顺利地实现着宏伟的改造自然的计划,积极地参加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胜利,无限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状况,并创造了保证全体劳动者的富裕和文化生活的条件。

    帝国主义的奴仆,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首领们企图证明,社会主义在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内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硬说必须具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文化水平”。

    列宁揭露了这些颓废的和思想贫乏的“理论家”对陈腐事物的卑躬曲节。列宁指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取得胜利的。这个特点,最值得注意的正是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开始用革命手段夺得了政权,这个政权乃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以后就要在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走向全国居民文化水平的高涨。

    列宁写道:“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是需要有文明的。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创立这种文明的前提,即驱逐地主和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向社会主义方面进展呢?你们究竟在那一本书上读过,说通常历史程序的这类变态是不容许的或不可能的呢?”(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六页)

    列宁认为,使最广大的劳动群众接近文化,是社会主义在我国胜利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列宁写道:“我们的敌人屡次向我们说,说我们做些没有头脑的事,把社会主义培植在一个文化不足的国度内。可是他们错误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并不是从(迂儒)理论所墨守的那一端开始的,我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发生在我们现时终于面临着的文化变革或文化革命以前。

    现在有了文化革命,我国也就能够称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一页)

    列宁指出了与实行文化革命有关的那些巨大困难,并要求全党去坚决克服它们。这些困难就是苏维埃政权从沙皇制度承受下极广大居民无文化的遗产。俄国千百万少数民族,一般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列宁相信,这些困难和别的困难一样,是会被克服的。

    乌拉吉米尔·伊里奇制定了文化革命纲领的基本要点。首先就是要求教会城乡劳动者识字,然后再系统地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准。这一任务,是靠组织成年人学校,增添小学数量和由苏维埃国家方面给人民教育机关以广泛的财政援助来解决的。

    在“日记摘录”一文中,列宁指出了苏维埃政权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第一批成就。列宁写道:“任何一国的民众,都没有像我国民众这样爱好真正的文化;任何一国都没有把这种文化问题,像我国提得这样深刻,这样透彻;……”(列宁文选两卷集一○六○页)

    与此相联系,列宁提出了提高人民教师的作用与意义的任务。他号召加强人民教师的组织工作,使他们成为苏维埃制度的支柱,并从工人与农民当中准备和提拔新的人民教师。列宁写道:“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升到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教师们所始终不能达到的高度上。”(列宁文选两卷集一○六一页)

    列宁的这些遗训,乃是苏联共产党所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化革命的依据。苏维埃政权几年内就在苏联各族语言的基础上实行了普遍的初级义务教育法令。在一九四九年,我国已着手实行普遍的七年制义务教育。为了人民教育的需要,苏维埃国家在一九四九年拨发了六亿卢布。一九五○年,有三千八百多万儿童和青年在小学、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习。在我国,无数教师的有益的劳动,都获得了荣誉和尊敬。仅只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就有十万多个教师因常年劳绩和优越的工作,荣获勋章和奖章。苏联已成为人人识字和在全世界上文化最先进的国家了。

    列宁斯大林民族政策的顺利实现,使社会主义民族产生并繁荣起来,因而引起民族的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教育、科学与文化的蓬勃成长。

    苏联共产党以对祖国无限忠诚的精神培养出来的新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在我国成长起来了。正如斯大林同志在我们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所指出的,这样的智识界的诞生,乃是文化革命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苏维埃的科学、文学、艺术,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苏维埃国家顺利地实现着伟大斯大林的指示——把全体工人和农民造成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进入劳动群众的生活。这是劳动者对于自己的社会主义义务采取自觉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泉源。

    事实应验了列宁的话,由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一切技艺的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变成了全民的财产,从此,人类的智慧和天才,任何时候也不再受制于强迫手段和剥削手段了。”(列宁全集俄文版第二十六卷四三六页)

    在资本主义国家,科学和文化只是很狭小的一部分人的财产和服务于剥削者的利益。劳动者甚至不能使自己的孩子们受起码的教育。例如在美国,据统计就有两千万文盲和两千万甚至连初级小学都没毕业的人。

    苏联乃是科学、文化与艺术空前迅速发展的范例。

    列宁所策划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那些条件,在苏联已由实践本身完全证实了。苏联人民在共产党和伟大斯大林的领导下,使我国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由小农国家变为最巨大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国家。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了。

    列宁论证了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再警告要反对那些对资本主义包围的存在采取轻视、宽容和有害的幻想。列宁号召全力巩固国家的武装力量,同时,列宁又教导要善于利用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并依靠革命与民主运动的增长。

    列宁在回答我们能否在今后消除同帝国主义发生冲突这一问题的时候,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这篇论文中写道:

    “……斗争的结局,一般和整个地说来,只有根据地球上人民的绝大多数终究是由资本主义本身在教育和训练他们去作斗争的这一事实,才可以预见到。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是取决于俄国、印度、中国等构成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这种情形。正是这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谋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来,关于世界斗争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有丝毫怀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来,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九五页)

    生活在证实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力量与民主阵营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彼此斗争的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在中欧、东南欧许多国家中,建立了执行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人民民主制度。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争得了自由和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增强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大大地加速了全世界走向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发展进程。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学说,正在帮助着人民民主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清醒地策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行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改造农业,发展着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文化。列宁斯大林的学说和苏联的经验,帮助人民民主国家正确地解决着本身的发展和巩固的基本问题。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英勇斗争的经验和苏维埃国家的无私援助,是人民民主国家顺利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极重要因素。

          巩固苏维埃国家及其领导力量——共产党的任务

    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斯大林党便着手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建设的基本武器。

    列宁主义的敌人想方设法破坏苏联共产党在建设强大有力的国家机关方面的各种措施。

    列宁在“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一文中,指示党必须同那些仍然把国家机关保持在“极端难堪的革命前状态”的人作斗争。(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九页)

    托洛茨基份子和布哈林份子,提出了尽速解散国家机关和取消常备军的要求。他们为此援引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论述过的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必须消灭的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敌人歪曲了恩格斯这一原理的实质。本来这个原理是指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或大多数国家中胜利而言的。“但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对当代世界形势的研究,得出了结论: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发生在一个国家内,而所有其他国家则为资本主义所统治,这时候革命胜利了的国家不应当削弱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关、侦察机关、军队,而应当用一切办法加强它们,如果这个国家不愿意被资本主义的包围所击溃的话。(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五七页)

    列宁在其最后的论文中所作出的那些指导性的训示,对于解决这一任务起了光辉的作用。在“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论文中,列宁阐明了关于巩固、改善和完备苏维埃国家机关的问题。“关于我们国家机关及改善这种机关的问题,乃是极端困难,远未解决,同时又是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七页)列宁在指出苏维埃国家机关第一批成就的同时,也揭发了年青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的过失,并号召要像学习优良经验一样来对待错误。

    列宁强调了苏维埃国家机关在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的巨大作用。苏维埃国家的任务,是由它的起源和它的特征决定的。这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地主资本家的国家机器被粉碎而建立起来的新型机关。苏维埃国家机关,是由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及其同盟者农民选出的工作人员组成的,是由那些与人民紧密联系,并以无限忠心和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这个机关,按其本性来说是国际主义的,它服务于巩固各族友好的事业,服务于他们兄弟团结利益的不断增长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繁荣。

    关于国家机关,列宁写道:“我们所应当提出的,不是西欧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要求,而是目的在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所应份适当提出的要求。”(列宁文选两卷集一○八四页)

    列宁教导说,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应当切实有效的行动,应当摆脱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应当摆脱浪费和铺张,应当在与群众密切联系中进行工作。列宁认为,提高工作质量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一点“对工农政权和我们苏维埃制度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九页)

    为了改善国家机关并使之成为充分有力的,列宁创造性地吸收了党在国内战争时期获得的经验。在国内战争中,我们胜利的决定性原因之一,就是党把自己最优秀的力量集中于红军,并到群众中去寻找新生力量,因为那里有着工人阶级专政的最深厚的根基。列宁认为正是要循着这样的道路来进行国家机关的建设。共产党把数以万计的先进工人提拔到了国家机关当中。

    任务是要真正科学的组织全部国家机关的工作。列宁写道:“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定下这样革新我们国家机关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并且要来检查,使我们这里的学科不致成为死板文字或时髦空谈(老实说,这在我国是特别常见的现象),使科学切实渗透到机体内部,完全并真正变为生活的组成部份。”(列宁文选两卷集一○八四页)

    列宁预告说,国家机关的完善,这是需要整整若干年的事业。

    党的政策,是苏维埃制度的生命基础。共产党是苏维埃国家、工人阶级专政的领导和指导力量。列宁在“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论文中,充分地发挥了关于巩固党和党对国家以及劳动者社会组织的领导的思想。

    工人阶级专政,决定着伟大而崇高的任务,克服着自己道路上的难以置信的困难,并打退了资本主义包围的攻击。由工人阶级专政进行的这个斗争是多方面的,是深刻的革命的。

    列宁写道:“没有在斗争中锻炼成钢铁一般的党,没有为本阶级里全体忠诚份子所信任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善于影响群众情绪的党,那么要顺利进行这样的斗争,是不可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三一页)

    工人阶级专政,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切国家的和劳动群众的社会组织来实现的。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托洛茨基——布哈林投降份子和叛徒们,反对使群众组织加入无产阶级专政体系,反对共产党在苏维埃国家中起领导作用。列宁斯大林驳斥了这些资产阶级走狗们的机会主义论调,并给它们以坚决的打击。列宁说:“没有由先锋队到先进阶级群众的若干‘引带’,没有由先进阶级群众到劳动群众的若干‘引带’,就不能实现专政。”(列宁全集俄文版三二卷三页)

    斯大林同志在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和其他演说中指出,苏维埃、职工会、合作社、青年团、军队以及其他等等,都是一些“引带”,共产党通过它们系统地巩固与群众的联系,团结工人、农民、知识份子,顺利地解决着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每一发展阶段上在我国面前提出的各种任务。

    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监察工作的完善,和加强党对它的领导,是有特殊意义的。苏联在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就要求对监察工作实行改组。必须使监察工作成为最灵活的,深入各地的,才能使它普及到所有地方机关和中央机关。

    在新的基础上组织国家监察机关和改善国家机关的全部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统一的苏维埃的党机关:中央检查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责成这些机关卫护党的统一,巩固党和国家的纪律,乃是最重要的任务。

    列宁在致联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信——“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中就提出了建立这种机关的思想。列宁提议从工人和农民中选出七十五——一○○个新的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使他们像中央委员会委员一样受党的审查,因为他们享有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一切权利。至于检查院,列宁提议规定要有三○○——四○○个职员,这些职员,“无论在忠诚性方面或通晓我们国家机关情形方面,都要经过特别考查,此外,对于一般劳动科学组织法原理……基本知识上还要受到考验。”(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八页)

    列宁认为,检查院与中央委员会的结合,会给这两个机关带来便利。一方面,检查院具有最高权威,并保证正确执行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检查委员会的任务,保证工作方面的计划性、适当性、系统性,“另方面,经过我国工农中的优秀份子,而与真正广大群众联系起来。”(列宁文选两卷集一○七八页)

    斯大林同志在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热烈地支持了列宁的提议。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列宁要求全力改善国家机关,最大限度地加强党的领导作用,从苏维埃机关中清除异己份子和腐败份子。

    斯大林同志在解释列宁这一提议的实质时说:“国家机关是基本的群众性机关,它把在党领导下执掌政权的工人阶级与农民结合起来,并给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农民实行领导的可能性。”(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五卷二○六页)要消除国家机关的缺点,就必须避免分裂工农联盟的危险和歪曲正确政治路线的危险。列宁把这些思想“造成为改组中央检查委员会与工农检查院的严整体系,并在这个意义上,使改组过的监察机关变为改建全部机器构成部份的杠杆,如果我们真正想把机器推向它所应当走去的地方,就要用新的部份代替旧的不中用的部份。

    这就是列宁同志提议的实质。”(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五卷二○七——二○八页)

    列宁斯大林的这些指示,体现在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建立统一的中央检查委员会与工农检查院机关的决议中。这个机关完全胜任对自己的委托,并完成了在它面前所提出的任务。在一九三四年,根据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建立了直属联共(布)中央的党检查委员会和苏维埃检查委员会两个独立机关。在这一时期内,苏联共产党已在其发展中经历了艰巨的路程,粉碎了所有敌对份子的阴谋,达到了本身队伍的坚固的统一。分裂党的危险已经过去了。因此,把主要是为了防止党的分裂而建立起来的中央检查委员会改组为直属联共(布)中央的党检查委员会,就被认为是适当的了。这个委员会负责监督党组织和苏维埃经济机关实现党和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检查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审判违犯联共(布)党纲、党章和党纪律的犯罪行为。

    到一九三四年,国内经济政治状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已占居统治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有的国家管理机关与经济机关的监察制度必须进一步地改善。斯大林同志在联共(布)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道: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并不抱定检查一切的万能目的,而专门负责监督,负责审查苏维埃政权中央机关决议执行情形的组织。”(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六四○页)

    因此,工农检查院便被改组为苏维埃检查委员会了。

    苏联国民经济进一步迅速的增长,表明这种甚至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监察形式,也已经不够充分了。一九四○年,根据斯大林同志的倡议,建立了苏联国家检查人民委员部,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国家财政与物品的开支,同时审查政府决议的执行。

    监督国家机关活动的职能,由国家检查部负责。

    现在直属苏联共产党中央的党检查委员会和国家检查部的活动,仍然是以列宁斯大林所拟定的关于党与苏维埃监督的一般原则为基础的。

    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实现了列宁的指示,把苏维埃国家造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建设的强大工具。苏维埃国家制度空前无比地成长和发展起来了。一九三六年通过的斯大林宪法,巩固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全世界历史性胜利和国家建设的巨大经验。在斯大林宪法通过后,列宁——斯大林党仍时刻关心着创造苏维埃建设方面的新经验,不断改善政权与我们国家管理机关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党把许多有能力的干部,输送到国家机关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他们,以保证我们的国家,在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起推动作用。

    列宁、斯大林关于党,关于党在工人阶级专政体系中的领导作用的学说,约·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这一著作和伟大领袖的其他著作中所发挥的关于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学说,指导着苏联共产党不倦地巩固着我们的国家机关与管理机关。

               ×          ×          ×

    列宁不止一次地指示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实现劳动群众先锋队的作用。伟大列宁献给人民、献给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全部生活,表明他是在不断地磨炼着党的理论武器,不断用新的原理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并把它推向前进。列宁的最后的论文,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领袖,对理论的发展表现了真正伟大关怀的鲜明例证,掌握这一理论,乃是共产主义建设胜利的最重要条件。

    乌·伊·列宁的最后的论文,具有光辉的历史的和实践政治的意义。列宁在这里,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论,指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计划的基础,规定了巩固苏维埃国家、巩固党——工人阶级专政的领导与指导力量的任务。

    贯穿于这些论文中的列宁的指示,在很长时期内规定了党与国家的工作内容。

    列宁斯大林的伟大学说,获得了全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它的胜利体现在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当中,体现在各族友好与苏维埃社会道义与政治的一致当中,体现在苏维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当中,体现在坚强的苏维埃社会与国家制度当中,体现在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坚不可摧的苏维埃武装力量当中。列宁主义思想,也体现在人民民主国家的生活中,并推动全世界千百万劳动者奋起为推翻帝国主义而斗争。

    列宁主义是我们时代的最伟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共产主义的旗帜。这就是伟大列宁之所以不朽的原因。

           (张祺译自苏联国家出版局出版的小册子王逸贤、刘锡安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