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歌颂文化大革命的好影片
  ——评《春苗》

  初 澜
  《红旗》1976年1期

  江南水乡,晨曦曚昽,旭日正从波光闪烁的湖面升起。通宵抢救病人的田春苗,这时又拎着一篮新采的草药走来,赤着的双脚还沾着泥巴和水珠。“千家万户留脚印,药香拌着泥土香”,歌声唱出了贫下中农对自己的医生的无限深情。影片《春苗》通过对春苗艺术形象的塑造,从她“顶着风雨长,挺拔更坚强”的斗争经历,展现了赤脚医生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是怎样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影片不但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歌颂了这一新生事物,而且第一次在故事影片中正面表现和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在旧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造成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深重灾难。影片中春苗的父亲,就是到临死时连一口汤药也没有喝上。在那些地主老爷们的眼里,赤脚人“生来就是穷命,死了不如一根草”。解放以后,贫下中农翻身作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医疗卫生领域受刘少奇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影片中的朝阳公社卫生院,就被杜文杰这类走资派和钱济杠这样的老爷医生把持着,湖滨大队就有贾月仙这样的巫医骗钱害人。他们的胡作非为,不只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代表着地主资产阶级在医疗卫生领域里专了贫下中农的政。影片通过小妹之死,一开始就尖锐地揭开了矛盾,控诉了刘少奇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罪恶。钱济仁见死不救,使春苗义愤填膺,她说:“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这强烈的呼声,表达了亿万贫下中农的心声。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影片动人地体现了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是多么符合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愿望,真使人有云开日出之感。广大贫下中农是多么盼望有自己的医生啊!阳光雨露育新苗,春苗这个“一脚牛屎一脚泥”的赤脚人,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的鼓舞下, 由贫下中农推荐出来,到卫生院学医去了。这表明,赤脚医生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人民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是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的产物。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你看,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春苗要为贫下中农背药箱,拿针头,那有多难啊!她不但要破除千百年来旧的传统观念,要克服文化方面的困难,而且还要顶住在医疗卫生领域仍然占有优势的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的种种打击和刁难。赤脚人当医生,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新就新在它体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赤脚人既拿锄头,又拿针头,亦农亦医,去占领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阵地。钱济仁以其反动阶级的政治嗅觉,一开始就意识到不能小看这些“泥腿子”,“让田春苗得了势,我们脚底下这块地盘都要让人家占去了”。是的,新陈代谢,这是一个斗争的规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意味着要推翻和代替旧事物。资产阶级是决不会轻易地退出医疗卫生阵地的,他们必然要进行疯狂的反扑和破坏。但是,钱济仁之流不会懂得,他们对春苗的打击越重,春苗学医的决心也就越坚定。“再难也要学,贫下中农盼着呢。”这朴素的语言,表明了用毛主席光辉思想武装起来的春苗蕴藏着一股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表明了赤脚医生这一新生事物一旦出现,就将冲决一切阻力,奋勇前进!

  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影片把春苗和杜文杰的斗争,即无产阶级革命派和走资派的斗争,作为戏剧矛盾的主线,来正面表现和歌颂文化大革命,这是抓住了重点。而春苗对这场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却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个在这场斗争中经受锻炼和教育的革命同志来说,都会感到十分亲切,同时也会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小妹之死,春苗最初还以为主要是钱济杠这样的医生不好。但是,钱济仁从后门把药送给贾月仙,竟然是杜文杰“批准”的,还说贾月仙这种巫医有什么“一技之长”、行医“符合县里条文”,这就引起了春苗的深思。这个朴实、单纯的贫农女儿,对党对社会主义有着深后的阶级感情,在她心目中,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可以信赖的。可是,她却慢慢发现,在杜文杰这个党员干部心里并没有党,也没有贫下中农。毛主席的指示下达了,杜文杰就是不执行。春苗学医是公社党委派来的,可就是得不到他的支持。确实,单有钱济仁、贾月仙这样的反面教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杜文杰这样的对立面,才能使春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钱济仁不让春苗拿针头,咒骂“粗瓷碗雕不出细花来”,杜文杰也跟着说什么“拿针头和拿锄头毕竟是两回事”。这种话怎么能出自一个共产党员之口?春苗这双手,也就是贫下中农祖祖辈辈的这双手,这双手能推期三座大山,能改天换地,为什么不能拿好针头?他们不准拿锄头的手去拿针头,决不只是歧视春苗一个人,而是歧视与春苗骨肉相连、休戚相关的广大劳动人民!事情就是这样,有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地位,就决不会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地位。反之亦然。这在政治上是如此,在文化卫生领域同样是如此。春苗开始感觉到,她学医之所以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就因为在钱济仁的后面,还站着杜文杰,他们“根本不想让我们赤脚人当医生”。只要卫生院还在他们的手里,就不可能真正为贫下中农服务,就不是赤脚人学医的地方。至此,春苗的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杜文杰、钱济仁既然不让赤脚人学医,春苗就只好回到生产队,在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在革命知识分子方明的帮助下, 自力更生地办起了卫生室。而杜文杰却把这看成是在和自己“唱对台戏”,凭着手中的职权,硬要把它砍掉。于是,在大队卫生室里,春苗和杜文杰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交锋。一个坚持要为贫下中农服务,一个是自己不革命,还不准别人革命。一个是襟怀磊落,坚韧不拔,一个是威胁利诱,色厉内茬。任何时候,斜着眼睛看新生事物的人总是有的。但杜文杰走得更远,在他看来,他们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卡住贫下中农的脖子,倒是“有理”的;而春苗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治病,竟是“非法行医”’甚至连党籍都成了问题!杜文杰宣布春苗“没有处方权”,夺走了她的药箱,这意味着夺走了贫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掌握医疗卫生事业的权利。

  这是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到枪声炮声的战斗,但冲突之激烈,同样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当杜文杰夺走春苗的药箱以后,影片中有一组很动人的镜头:春苗提着马灯、药篮,在巡回医疗的路上碰见了小龙,孩子关切地问:“春苗阿姨,你的药箱给人家拿走啦?”春苗没有正面回答小龙的提问,她蹲下身来拉着小龙的手,观众却从她眼角晶莹的泪光窥见她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她只说了一句话:“小龙,阿姨给你讲白求恩伯伯的故事,好吗?”这个镜头很简单,但它表现的内容却很丰富;春苗的语言很朴实,但在此时此刻的艺术感染力却很强烈。在修正主义的压力面前,春苗不是考虑什么个人的得失,而是用毛主席的教导、白求恩的光辉榜样来鼓舞自己的革命斗志,这正显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影片为了突出这一点,紧接着就表现春苗又来到水昌伯身边给他拔火罐。阿婆和阿方嫂在一旁使劲地编草筐、纳鞋底,看着春苗,欲言又止,一阵沉默。小龙懂事地拿来火柴,春苗划燃了火柴,火光映在她坚毅的脸上。那闪动的火光,正衬托出春苗心头激烧起来的革命之火是多么强烈。表苗是多么盼望有一场革命的暴风雨把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污泥浊水冲刷干净!十分明显,春苗和杜文杰的斗争,既然是卫生战线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的反映,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一场反修防修的政治大革命,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来揭露、批判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他们手中的那部分权力重新夺回到无产阶级手里。这部影片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围绕着春苗和杜文杰的冲突这一情节发展的主线,生动地表明,赤脚医生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如果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斗争,就会被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扼杀在摇篮里。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革命的暴风雨终于来了!春苗勇敢地站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团结广大革命群众,和杜文杰、钱济仁展开了一场决战。影片在这里并没有简单地描写春苗的旗开得胜,而是按照革命发展的规律,通过在这场激烈斗争中的几番曲折,进一步展现了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当杜文杰不择手段地压制群众运动,利用水昌伯的病情“扩大事态”,给春苗、方明扣上“反党”帽子的时候,春苗又遇到了新的严峻考验。在杜文杰看来,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反党”,但春苗驳得好:“你们这样做能代表党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然有党的领导,这就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影片鲜明地表现出,春苗是如何在学习《十六条》,并用来指导自己的革命行动的。正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春苗才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光辉思想,引导她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开始懂得了象杜文杰名义上是共产党员,实际入已经成了钱济杠他们在党内的代理人了,他们从上到下代表着一条修正主义的黑线”。斗争还使春苗进一步懂得,杜文杰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刚起来的时候之所以还能发通告,搞经济主义,镇压革命派,就因为他们手里还有权。不把他们手里的权夺过来,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巩固,卫生战线的文化大革命就难以进行到底。这一认识,标志着春苗在政治思想上有一个飞跃,已经在战斗中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战士。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是十分尖锐、复杂、曲折的。但斗争的考验越是严峻,春苗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大,受到的教育也就越深。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老贫农水昌伯从精神上给了春苗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他说得多好啊:“落潮总有涨潮时,你们要顶住!”这是多么朴素而又发人深思的革命哲理啊!革命斗争总是高一阵、低一阵,波浪式前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出现暂时的“落潮”时,要看到接着就会来到的“涨潮”,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而在“涨潮”时,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和斗争的长期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影片正是抓住潮涨潮落形成的起伏跌宏,把春苗的斗争性格和她所代表的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揭示出来了。它有力地表明:只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斗争,春苗的这双手才能够拿好针头,才能够确实争到为贫下中农学医行医的权利。影片最后以一组洋溢着革命激情的镜头,让春苗端着那碗得来不易的汤药,穿过人群,走上楼梯,送到水昌伯的跟前说:“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你这碗药夺回来的,喝吧[”这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明,只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能送走瘟神,才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线。

  从路线上分清是非,评价人物,这是影片塑造春苗及其他人物形象的一个特色。这种从不同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路线对比,是表现得很鲜明的。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对了,人就会变得朝气蓬勃,聪明能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出更大的光和热。就象春苗那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变成一个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的革命闯将。就象方明那样,从一个旧学校出来的学生,变成一个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很有作为的革命知识分子。反之,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错了,人也会变,变得颠倒黑白,危害革命。就象杜文杰那样,从一个旧社会当学徒出身的共产党员,忘了根本,变成一个搞修正主义的走资派。

  这里,有必要对杜文杰这个形象多说几句。有这样一种议论,认为把杜文杰写成走资派不典型,理由是他的职位不高。我们认为,杜文杰这个人是不是走资派,不取决于他的职位高低,而在于他代表什么阶级,走什么道路,执行什么路线。影片正是从这个人物所犯的错误的性质上,把他作为一个走资派的艺术形象来刻画的,而不是从组织审查的角度上对他作最后的结论。杜文杰同钱济仁当然是有区别的,影片并没有把他们混为一谈,这表现在春苗对这两人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对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钱济仁,她是横眉冷对,彻底揭露他的反动面目;而对杜文杰,则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斗争来做他的转化工作。春苗知道,尽管杜文杰犯了执行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严重错误,但他毕竟还是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人,所以是怀着一种既愤慨又沉痛的心情来批判他的错误。愤慨的是因为他陷进修正主义的泥坑,做出了那些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沉痛的是因为他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向资产阶级投降,成了他们的代理人。因此,春苗对他的批判和斗争, 目的是希望他能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重新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影片在创作意图上正是努力从这个角度去表现的,但对杜文杰为什么会变为走资派的内因揭示得还不够清楚;如果能写得更深一些,就会使这个形象的说服力更强一些。尽管如此,这一形象仍然有其典型性。影片描写的故事,在结束的时候,还处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初期阶段,如果这时就让杜文杰很快转变过来,也是不大能令人信服的。但观众相信,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和挽救,象杜文杰这样犯了严重错误的人,只要能够从积极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是可能会再变过来,重新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倘若坚持不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引吭高歌,努力反映和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于文艺创作中的这一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由于经验不够,《春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一些不足,但它仍然是当前故事影片创作中的一枝鲜花。这部影片的上映,广大工农兵群众是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的。它对于当前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捍卫、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是有很大鼓舞作用的。我们相信,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随着文艺革命的深入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反映和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作品问世。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