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

陈伯达

  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这些是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同志建议所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所包含的几个要点。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充分地激发地方首创精神、群众首创精神方面,这些要点带有非常伟大的革命意义。

  从去年秋冬以来,在农村兴修水利和积肥的运动中,地方的、群众的高度首创精神的威力业已表现出来了。现在在地方建设中小工业的运动中,又再次表现出这种高度首创精神的威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材料,今年各级地方单位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工建设的各种中小工矿企业共八十多万个。这里特别值得说明的是:(1)其中在明年六月前可以建成的小高炉有一万二千六百八十座,可以增加炼铁能力二千万吨;(2)其中在明年六月前可以建成的小型转炉有二百多座,可以增加炼钢能力一千万吨,相当于鞍钢现有炼钢能力的三倍;(3)其中兴建的中小型有色金属开采企业有一千四百多个,它们在建成以后,就铜和铝的产量来说,都将超过一九五七年全国的水平。……如此等等。

  这样看来,只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地方计划的中小工业的发展规模,有不少部门,将赶上甚至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的全国规模。有些工业部门原来打算要等到一九六二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候才能够达到的产量,由于地方中小工业的大量发展,在今年就有可能达到了。

  在农业方面,大体也已经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收获量,也将达到或接近以前拟议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的产量。

  所有上述这些,就是在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群众首创精神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大跃进的面貌。

  当然,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但是,只要想想工农大众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正在以千百万倍的“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创造出许多劳动的新奇迹,想想各地方蕴藏着的无穷潜力,那末,我们便可以相信,前面所说的可能性一定会变成现实性。

  总路线和它所包含的几个要点,彻底地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普遍高涨和高速度发展的问题,从而也在不断地革新整个的社会。

  本刊这一期发表湖北鄂城县委会的《旭光一社用土办法办小小工厂》和《旭光一社是怎样领导和管理小小工厂的》两篇通讯。两篇通讯所叙述的,都是一个合作社中的新鲜事件。

  前一篇通讯主要叙述这一合作社怎样兴办了一系列的“小小工厂”,而又因此促进农业的发展;后一篇通讯主要叙述它怎样把农业管理工作同工业管理工作统一起来。这一个合作社的情况,是高度发扬地方首创精神和群众首创精神的一个光彩夺目的典型,在实际上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普遍高涨的一个缩影。所说的“这些小工厂办得快、生产快、收效大”,恰好说明地方的、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迅速实现全国工业化的斗争中所将起的作用。通过这两篇通讯,我们看到在大跃进中的中国,看到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这里的群众几乎全是一批生龙活虎般的、具有冲天意志的英雄好汉。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而做起来,又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脚踏实地,合情合理,有条不紊。一句话,有理想,又有办法。

  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他们正在原来那个空白点上,“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这一个合作社采取的做法,大体有如下所列:

  (1)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为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2)办工业的目的,是为着满足整个合作社的需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不是为着赚钱。

  (3)因陋就简,开始只办小型的厂子,以后再逐渐扩大。

  (4)发展了一种所谓“万能人”的运动,亦工亦农。社员们既要学会农业全套技术,又要学会工业几项技术。“下田是农民,进厂是工人”。

  (5)边干边学,到处“取经”。先求懂得一些普通的科学技术知识,再求逐步提高。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相结合。

  (6)管理人员要学会管理,又要学技术,是干部也是工人。

  (7)除了个别的特殊情况以外,工业和农业的工作都是记工分。一般是:工厂工分不能过高于农业,也不能低于农业,但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8)工业和农业的工作时间一样,如果晚上加班,就采取累进记分的办法,以资奖励。

  (9)根据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小工厂有常年奋斗的计划,又有分段执行的计划。

  可以不可以说,这个合作社的所作所为,在实际上是指出了我国能够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够比较迅速地消灭工业同农业之间的区别以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从而为我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出顺利条件的一种正确道路呢?我想,完全可以这末说。

  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的著作里面,认为在彻底废除私有制后,“超出社会最近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灾难,而且将保证满足一切公民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由整个社会按照计划和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教育可使年青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这已由于物质的原因而成为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了。”恩格斯当时所说的,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而提出的理想。可以不可以说,在我们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照耀下,旭光一社是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逐步地实现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的这样的理想呢?我想,完全可以这末说。  两篇通讯的题目,都很谦逊地写着“小小工厂”的字样。

  但是,这类同农业相结合的合作社的“小小工厂”,却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是不可抵抗的、新生的、前进的力量,是共产主义的力量。

  (《红旗》195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