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不付酬劳动

    【作者】庄平

    【关键词】全球化/不付酬劳动/经济增长/妇女

    【期号】200003

    【总期号】258

    【页码】101

    【正文】

    摘要:本世纪以来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倡导的价值趋向同样对妇女群体形成了严重冲击:一是全球化理论指导的增长概念体系中基本上不包括不付酬家务劳动和再生产劳动;二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这类不付酬劳动进一步成为对妇女发展的束缚,削减了从事这一劳动的妇女的自信和生活自立的可能;三是在以追逐资本为目的的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在探索替代无报酬的再生产技术时,对妇女生育及其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0)03-0101-06

      一

    今天世界各部分都被联系在一起,只有极少的地区处于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货物、资本、劳务和知识在国家间自由流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开放式联接的力量就是经济,是世界范围的贸易或用流行的说法叫做经济全球化。

    200年前,机器的进口和熟练工人的外迁使工业革命得以从英国传播到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把生产力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通讯和交通运输成本的不断下降;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水平分工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进入了国际化的阶段。特别是8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的变动时期,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和科技因素作用大大增强;各国都以更大的力量集中于经济发展,世界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货物和劳务的对外贸易量几十年来大幅度增加,1990年约占世界各国GDP的45%,1970年仅为25%;〔1〕(P51)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形成世界市场体系;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140多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活动,使世界经济发展达到了全球化的新阶段〔2〕。

    全球化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是一种受利益驱动的离心力。它的力量如此之大,对每个国家每个阶层都产生冲击,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以往不同了。女性,作为当今社会男女两性中的弱势群体,其中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全球化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妇女带来提高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惠,但对拉大男女之间社会地位差距,使妇女社会地位相对降低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本文只就全球化对妇女不付酬劳动现象带来的影响谈点看法。显然,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假设,即经济增长的好处能平均地落到每个人的身上,男女将平等地受益于经济增长,没有被证实。

    不付酬劳动(unpaid-work)在女性研究中,主要是指的生儿育女的再生产活动和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和病人等家务管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家务劳动是任何家庭都不可或缺的劳动,加拿大有326万人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其中96%是妇女〔3〕。美国也有1/3的已婚妇女专职做家庭主妇。〔4〕(P233)但从官方的有关文件中,许多学术研究中,以及一般人心目中,家务劳动是做家庭私事,没有生产效益,家庭妇女是“没有职业工作”的家庭主妇;她们没有社会相应的劳动部门为其支付劳动报酬,她们的劳动也因无法“度量”其价值,而成为“非工作”(nonwork)。不直接创造现金的工作是被严重贬低的,这成为导致社会受歧视性别群体——妇女低微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

    如果将传统观点引申的话,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市场化正规职业,是具有生产价值的劳动领域,是一个生产性和创造性的世界。西方传统女权主义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们,当意识到妇女不平等社会地位时,作出的主要的判断就是:男人占统治地位并富有成就的社会领域几乎没有女性的空间,女人只在无社会地位的家庭内部有所作为,从事家务劳动,无市场化正规职业是妇女目前社会处境差的重要原因,并因妇女缺乏对自然资源的控制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现状。因此从事女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大概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妇女如果冲出家务劳动的束缚,进入代表人类全部的男人统治领域,一切都会好起来,妇女解放就会成为现实。就像恩格斯曾指出的:“妇女解放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妇女的解放,只有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5〕(P70、158)

    在这一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坚信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众多妇女为实现自身价值,为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走出家庭,摆脱过多的家务劳动,到社会经济的世界去与男人们一争高低。二战之后,全世界妇女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比率逐年增加,最近几年,美国妇女就业率为50%;英国妇女为48%;日本妇女为46.4%;法国妇女为44.1%;挪威妇女为62%;1992年,中国更达到了世界的高水平,为72.33%〔6〕(P15、19)。

    但是妇女冲出家庭的解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中家务劳动的问题,她们的生理及传统的角色,决定了她们无法彻底摆脱不付酬劳动的形式。因此,她们既要在社会上同男人一样的工作,又要回家做繁重的家务,使她们感觉疲惫不堪,一种形式的解放,又被另一种形式的奴役所代替,“双重压力”、“角色冲突”困扰职业妇女。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如何决定人们在家务劳动和市场经济活动之间分配其劳动时间是有社会性别特征的,一般在家务劳动上,女性每日的劳动时间长于男性,在家庭之外的有收入劳动中,每日劳动时间男性则长于女性,但两项劳动相加,女性每日的劳动时间要比男性长。据联合国的调查,除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外,所有国家妇女的劳作时间都比男性长。在发展中国家,妇女平均每天劳动12-18小时,而男子则平均为8-12小时。〔7〕(P78)日本女性一周平均工作时间达74.4小时(包括家务和有收入劳动),而男人的工作时间仅为61.7小时。

    全球化在妇女不付酬劳动问题上起了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说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全球化理论指导的经济增长概念体系中基本上不包括家务劳动;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家务劳动变成了对妇女发展的束缚;三是以追逐资本为目的的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在探索替代妇女生育技术时,对妇女生育及其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并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二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愿望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起源于人的需求和欲望,而人类的全部需求是永无止境或永不能满足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拥有比现在还多的东西和拥有比目前质量更好的物品。但人类一是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对于需求的内容来说太少;二是资源总是不敷使用的。在一个经济单位中,有效资源常分为两大类:劳动和资本。就一个国家或地区来看,增长(growth)就是在社会进程中,经常能满足人们不断产生出的需求,它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进行资本积累,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资本的总量。如果资本积累率大于劳动力人口增长率,这显然就是经济增长。正是人类对资本积累的渴望才出现了工业革命,才出现了历史上的欧洲对外扩张和殖民地国家以及殖民主义对海外原材料市场进行资本开发;才会使“泰罗制”近似残酷的“科学管理”原理在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被奉为典范;才出现了自由浮动的国际货币汇率体系,使产品、资本得以跨国自由流动。为了使增长可以度量,在经济学家的帮助下,人们找到了很多指标体系,其中曾在世界长期流行的被认为衡量经济成就的最佳常规测算体系,就是以美元固定价格和汇率表示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实际GNP已成为世界各国测量其经济生活水平的尺度。经济增长一般就理解为国民产出或人均国民产出的增长,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进步程度的一种理论〔8〕(P14)。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被定义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9〕(P8)(国民生产总值实质是个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目前的国际标准已将国民生产总值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10〕(P121)),它是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的,它的数据是由国家以市场价值的形式统计和公布的。因此,市场价值就必然按其标准将劳动物品和服务分割成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而相应的劳动也就分成商品性和非商品性劳动。凡是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是用来交换的,就是有价值的,相应的劳动就为商品性劳动,为此劳动的工作者就可获得货币形式的报酬。反之,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是为自己使用的,就无价值,其劳动就是非商品性劳动,这类劳动者就无法得到报酬。对一般劳动者来说,前者就是工资就业,它是走入社会、取得收入并学习技能、储蓄并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而后者则算不上什么工作或正规职业,因而,得不到货币形式的劳动报酬。

    同时,在为考查各国经济发展而设置的长期经济统计的研究领域中,GNP等国民经济系列指标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它们在全世界的推广,除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价值观在现代化过程中对欠发达国家有示范作用的原因外,由世界经济强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性机构,例如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用这类指标对世界各国发展进行监控、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包含这类指标体系的“年度报告”、“发展报告”等具有学术权威的研究报告,评价一个国家的年度贡献和其发展成就,确定其实施的发展计划是否成功,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哪些群体或地区是属于该组织应予以援助的。就是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工业国中的职业伤亡造成的损失也用其对GNP或GDP的比例来加以说明。它还是国家政府或跨国集团选择发展项目,判定内部政策的重要依据,它的许多统计分析决定着各国所发生的和未来将发生的事,影响着大多数政府、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发展专家的判断和预测。

    有时人们会把权威性当作真理性,而不辨曲直,正像许多著作中提到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评价增长的指标系统及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它衡量的是国民产出的市场价值。一方面它不能反映商品等劳动产品在人口之间的分配问题,并不直接关心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小。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可能80%集中在占社会人口20%的富裕阶层中,其余80%人口的大部分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它反映不出一个地区真实收入差距的状况。1980年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曾提到:“妇女从事了世界上2/3到3/4的劳动量,她们生产了45%的世界食物,但她们仅获得10%的世界收入,和仅拥有10%的世界财富。”〔11〕(P30)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中,妇女的工资每年大约增长1%,但妇女的工资仍只有男子工资的60%-70%。〔7〕(P112)。就工业发达国家看,1992年加拿大女性平均只挣男性工资的79%〔12〕(P10),美国妇女平均收入仅占男子平均收入的65%〔6〕(P29)。在发展中国家,印度妇女的实际工资只及男子的51%;拉丁美洲妇女平均工资为男子平均工资的71%;甚至在前苏联,妇女的平均收入也比男子低30%〔1〕(P44)。在很多国家,即使是妇女在教育和经验方面与男子相同,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大约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大多数国家的妇女工作比男人辛苦,收入比男人少,只不过是因为她们没有生产用于贸易的产品和没有挣工资,她们的劳动价值就少于男人或根本没有。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按性别划分,妇女只拿男子工资的50%,甚至更少。可见增长的统计有缺陷,没有反映出收入分配差距,也没有反映出在教育、医疗卫生、机会均等、公民自由和环境保护等基本需求方面的变化。

    另一方面,GNP计算的“商品性”劳动产品和服务及其价值,即是以出卖和得到报酬为目的的生产和服务结果,这在商品性劳动和非商品性劳动之间设立了一个界限,这样劳动和劳动者就要以此为标准进行划分,家务劳动自然就划入了非商品性劳动的范围。此外,你生产用来自己消费的产品也不是商品性劳动,因而也就不具有进行贸易才可能有的价值。在正规性职业部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就是商品性劳动,在农业劳动中收获的用来贸易的产品就有价值,这种劳动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以此为标准,家务劳动充其量是对家庭做的贡献,这一贡献具有“隐而不见”的性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及产品的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用来贸易的,而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这部分劳动及成果就以非商品性生产对待,除非以此进行交换,才可将其划入为增长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行列。

    目前世界各国对经济活动常规测算体系在社会福利方面指标的局限性,已被广为了解。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扩大了这一概念,建立了联合国国民核算体系(SNA)的指标。但也还有许多难以测算的价值无法包括其中,在它衡量的市场价值与人们关心的国民产出的社会价值之间还有差距。如国民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环境恶化的状况,忽视了自然资源提供的服务,限制了决策者所能获得的信息;同时也忽视了这些服务对其他方面的影响,有时,一个国家的此类国民经济统计结果,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误导〔13〕(P35)。

      三

    这种全球化的指标系统所划定的商品性生产的界限,把大量的家务劳动排除在外,妇女的家务劳动价值从来在国家的经济统计数字、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里没有得到体现。她们的家务劳动得不到货币形式的报酬,只能依附丈夫生存,家庭妇女被说成“没有工作”或“没有职业”。人类不付酬的家务劳动,如果换算成有收入的支付后,值多少钱呢?中国学者曾作过测算:若以其他方式取代母亲和家庭妇女,若把家务劳动转化为固定工资支付,每年为420亿人民币〔10〕(P34)。主要由妇女来做的大量家务劳动得不到社会承认,这种无酬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被视为零,除非大家相互交换做别人家的家务,并取得报酬。这里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但又是理所当然的存在着。妇女从事无酬劳动的现状及其结果,必然降低了家庭教育女童的积极性。因为妇女是“受养者”,而非“生产者”,不能为家庭做贡献,就只能较少地享有家庭的资源,在家庭中处于服从的地位。父母鉴于对女儿未来不可能改变社会和家庭地位的预期,不愿意为女儿的成长更多地投入,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性别差异的恶性循环。正像世界银行报告说的:“经济增长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基本手段,但就其本身说来,它是进步的极不相称的代表。”〔6〕(P34)

    实际上,妇女的家务劳动是否有地位,是一个历史命题。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妇女的权力都小于男子。男女之间劳动的某种分工,源于妇女在哺育子女方面所负的主要责任。尤其是在预期寿命较低和生育率较高的社会条件下,妇女通常在她们的大部分工作年份中都与家务劳动有关。因此,如果一国经济是相对封闭、发展缓慢的前工业化时期经济,或一国经济是根据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而构成的,则男女生产的“内”“外”职能划分就不是十分明确。即使是现代社会,体力优势仍可以强化传统的性别分工,但在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中,许多劳动者在农业或服务业中从事低生产率的劳动,对他(她)们劳动的价值很难作出高低、主仆的区分。因此,从古代社会至今的非工业化社会中,为维持家族生活的狩猎、农业耕种、抵御战争与为延续家族而存在的妇女生育、家务劳动等,是同样“不付报酬”并“有价值的”。作为分工有一种天然的自愿默契,其劳动所得是属于全体家庭成员的,而不仅是家庭中男人的。

    全球化和城市化及经济增长虽然也普遍地改变了妇女的生活状况,但不利于妇女的择业倾向却加深了,妇女参与有酬劳动尤其是全日制有酬劳动的比率有所降低,她们中的许多人呆在家里,而大多数男人常常外出工作。这时候,商品性劳动及其价值也因这一社会背景而明确化,妇女家务劳动本身无收入,妇女的生活价值必须经过挣工资的丈夫认可体现出来,。因此,家务劳动与市场职业劳动行为就有了贵贱之分,妇女和男人就有了某种“主—奴”意义上的差别。正像黑格尔所言,人的本质是“自由”。“劳动”被分成主次或处于被度量的地位时,它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当劳动者从奴仆向着“主人”的地位转化完成,“劳动”意识到已经处于主人的地位时也仍然不自由,除非“主—奴”关系的消亡。妇女的家务劳动得不到报酬和社会的认可,这是对人类劳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无视,是非常不公平的。妇女不希望生活在“第二等级”之中,希望冲出家庭,通过参与市场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在有酬劳动领域实现与男人的平等。不过她们至今也没有获得自由,没有取得与男子的平等地位。因为她们为参加付酬劳动而不得不增加劳动负荷,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更“身不由己”了。

      四

    全球经济统计系统,或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中,几乎完全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类再生产及生命的价值。如:森林可以保护土壤,调节水文周期,影响区域性气候和地表水、地下水的流量,生长时吸收碳而有助于全球气候稳定。但森林在被开发和被砍伐之前,在GNP里体现不出任何价值,河流、水资源、清新空气也有类似的问题。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要通过环境技术设备行业及其贸易增加值最终体现一种增长,而治理污染本身很少有人感兴趣,生产单位大都只对资本积累有兴趣。

    同样情况也发生于人类社会,并威胁到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但妇女生育儿女的价值却无法通过GNP体现出来,因为养孩子不是为了用来交换的,所以这一延续人种的“再生产”不是生产性劳动,人类生育载体的妇女理应不能为此获得报酬,因为她们只是为自己生孩子。十月怀胎,阵痛生产,照料孩子吃穿,抚养长大,其艰辛一言难尽,但它却被划入无价值劳动,不反映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生养人口多了,人均GNP和国民收入必然减少,生孩子不仅无价值可言,而且抵消了部分已有的价值积累,自然这种“再生产”劳动就成为发展的滞障。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关于妇女休产假和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但这一法律要求的实际结果是雇用女工的雇主必然增加雇佣女工的成本,这些规定无形中阻碍了妇女的就业。例如,许多奥地利公司只在定期合同的基础上雇用年轻女工,为的是避免承担产假期间应给予女工的各种权益。孟加拉国的某些服装制造商只按日工及临时工雇用女工。有些拉丁美洲的公司采取更为小心的态度,在雇工前要求妇女出示她们已作绝育的医生证明〔1〕(P73)。生育行为不但无市场价值,还成为妇女就业,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障碍。

    物以稀为贵,在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率为零或负增长的发达国家,也许是因为生儿育女无太大价值或养孩成本高的观念,“人”变得宝贵起来。在这些国家中,鼓励妇女生育,妊娠及哺乳期,甚至产妇的丈夫们也可享受某种政府给予的福利——休产假,孩子在生长期内可无偿领到政府的“牛奶金”。在这个意义上,妇女的再生产也算有了一点收入,但它并非是经济统计意义上的“增长”的“价值”概念。不少妇女不甘为此付出太多,终生不育者的队伍逐渐庞大。生儿育女的劳动如同非商品化的水和石油,当稀缺时,它们就会被市场炒做起来,给予相应的市场价值,有人甚至会付很高的价钱控制它。

    人类征服自然的技术在资本积累的驱动下日渐纯熟,它在推动全球化增长的作用中功不可没。但人类在建立起有生产价值技术的同时,也使人类失去了许多权力,甚至是在制造自身的毁灭。尤其是遗传工程技术是一项控制生命组织的技术,从生态学角度讲,它的有些创造构成了生物污染,这类污染要严重于化学污染。因为它可能使生物组织失去稳定性,产生新的疾病(如艾滋病和疯牛病等)和更高程度的环境的不稳定性,它关涉到生物的安全问题。世界是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我们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控制也意味着人类正被控制。它的发生是通过人类改变细胞组织的自然遗传的变异性实现的,这必然也影响到妇女及其生育。全球化和再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使人们有理由担心妇女将被当作原材料或某种产婴儿的机器。一个婴儿的诞生,不再是仅需要女人的身体或子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许只需要荷尔蒙药物、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以及大夫,或许再加上“代理母亲的合同”就可以做到。解决了人类生育的技术,就使本来无报酬的生儿育女变得完全可以具有GNP所包容的价值或“商品性”内容,而且具有“超高附加值”。如体外受精、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借子宫生育等遗传工程技术的出现和积累,也许有朝一日,当妇女不愿意在无报酬情况下进行再生产劳动时,这些技术可以较容易地取而代之。如果真有那一天,就应验了某些女权主义观点:妇女解放从根本上是从女人身体解脱出来,从再生产中解脱出来。到那时,妇女的再生产的能力就不是必须的,而是潜在的了。

    世界银行曾指出:环境危机就是贫穷危机,你仍能发现有森林的地方就不会贫穷。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追逐资本并形成的资本意识,人们相信资本可以创造资源,因而不得不使我们放弃权力服从资本,从而使控制资本的人可以奴役世界各国。未来谁将拥有再生产的权力?母亲的责任是否将被社会的责任所取代?这个原本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摆在了我们面前。

    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全世界的企业主管们呼吁:实施有共同价值准则的契约,以给全球化带来一张“富有人情味的面孔”。他不得不承认了全球化的冷酷和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破坏。一方面是生育儿女、做家务、保护环境的价值在全球经济状况的统计中无足轻重,另一方面是屠杀无辜的战争被看成是最有价值的生产劳动,战争及国家军事化被解释为国力的一种标志,往往一个国家军工产品和生产服务是国家GNP和GDP中贡献最大的部分。1988年,世界各国人均军备花费是110美元,大大超过人均食品、水、住、健康、教育和生态保护的费用。1989年世界军费开支共达9500亿美元〔14〕(P282),连续十几年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额。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被军队直接或间接地雇佣,他们的劳动都算作是对国家GNP的贡献。据保守的估计,1950年以来,全世界战争直接造成了2000万人死亡,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总之,在追逐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下,全球化的进展不可避免地对全世界妇女产生冲击,全球对增长的传统国民经济统计系统的运用及推广,必然将家务劳动和妇女生育排除在“商品化”或“有酬劳动”之外,看作非经济行为,这一结果不仅将以妇女为主的家务劳动划入了“非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扼杀了这部分妇女的全部自信和生活自立的可能。

    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一个办法是改“不付酬劳动”为“付酬劳动”,给予这类劳动相应的价值。像“生育补偿制度”就已不是口号,它已成为世界一些国家的实践。在当今男女两性世界中,男权也好,女权也好,权力并不是大于其他人的权力,而是容许自己是自己,他(她)人是他(她)人的权力。

    收稿日期:1999-02-05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的报告〔R〕.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李琮.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3〕陶洁.妇女研究论丛〔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4〕哈斯等.人与性〔M〕.北京:工人出版社,19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国外论文选〔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

    〔8〕彭士元.西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0〕中国统计摘要1995〔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11〕Marilyn French.The War against Women〔M〕.1995.

    〔12〕Saskatchewan women’s secretariat.Wage Gap〔J〕.1997.

    〔13〕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14〕王文学.走向未来的战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庄平(1955-),女,江苏赣榆人,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山东大学 社会学系,山东 济南 250100)

    【责任编辑】陈绍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