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海泉
【期号】197402
【总期号】109
【页码】11
【正文】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经济战线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的新跃进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推动力。
一、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指出: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只有通过变革的方法、革命的方法,才能实现这种作用。毛主席还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并主要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为了恢复失去的“天堂”,总是极力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变革,反对进步、反对革命,开历史的倒车。无产阶级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势必遭到资产阶级的破坏和反抗,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生产正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证明:在旧的生产关系和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变革之后,总是伴随着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我国建国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都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胜利,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九五七年的整风反右派斗争,迎来了一九五八年波澜壮阔的大跃进局面。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上层建筑领域里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摧垮了以刘少奇为头子和以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夺回了被他们篡夺的那一部分权力,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巩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阵地大大加强,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工农业生产飞速向前发展。一九七○年已胜利完成了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一九七○年同一九六五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三点七,农业总产值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四。我国钢铁工业过去由于受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和干扰,长期徘徊不前,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使钢铁战线面貌一新,到一九七一年底结束了十年徘徊的局面。一九七二年钢产量达到二千三百万吨,去年又有新的增长。我国农业连续获得十二年的丰收。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左右。一九七三年粮食产量不仅比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一九七二年有大幅度增长,并且超过了一九七一年的五千亿斤,超过解放以来的平均增长幅度。林彪一伙恶意歪曲客观事实,胡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充分暴露了他们仇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叛徒嘴脸。
文化大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建设事业之所以发展得这样迅速,根本的问题在于路线。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中,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他们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罪行,进一步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产值增长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端正了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路线对了,生产建设事业就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大上、快上;反之,路线错了,生产建设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会走到邪路上去。实践证明: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抓上层建筑不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大事,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抓政治思想工作,搞好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能够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
林彪拣起新老修正主义者鼓吹的臭名昭著的“唯生产力论”,用来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相对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鼓吹所谓阶级敌人已经“一网打尽”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在党的九大召开以前,他伙同陈伯达起草了一个政治报告,公然提出九大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这个报告,理所当然地被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否定了。林彪一伙果真是认为九大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吗?否!林彪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年一月,在不到三个月内,连续写下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反革命条幅,炮制了《“571 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妄图进行反革命武装政变。这就充分证明,林彪宣扬的所谓阶级敌人已经“一网打尽”是假,麻痹革命人民,阴谋篡党夺权是真,“发展生产”是假,搞反革命政变,复辟资本主义是真。
要不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当然要。问题是怎样发展生产。“抓革命,促生产”这就是毛主席指出的唯一正确的方针。当前,在全国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伟大革命,是一场坚持马列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抓紧了批林批孔,抓紧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就抓住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大事,就抓住了统帅各项工作的纲,就能带动生产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二、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为生产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荡涤了上层建筑领域内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污泥浊水,冲破了束缚工人积极性的修正主义的“管、卡、压”。工业战线上的斗、批、改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上层建筑更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在毛主席亲自制订的“鞍钢宪法”光辉指引下,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办企业路线,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企业内部,领导人员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改善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加强了企业管理,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企业之间,“龙江”风格大大发扬,社会主义协作创造了一种生产力,使许多原来认为办不到的事情都办到了。所有这些,都充分地证明:深入进行思想、政治、经济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宣告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但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并没有止息。这种斗争还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在工业企业里,仍然存在着坚持还是反对“鞍钢宪法”的两种办企业路线的激烈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的问题,是坚持还是改变党的基本路线,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依据的,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这条基本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在工业企业里,要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反击修正主义路线的种种表现,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就一定要深入批林批孔,坚决贯彻执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如果不彻底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并肃清其流毒,就分不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界限,企业管理就会“走老路”,文化大革命中已被批判了的修正主义的东西就可能重新出现,企业管理就可能仍然走到修正主义路上去。
经济管理是有阶级性的,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经济管理始终是处理阶级关系,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物与物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后面,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比如,搞本位主义,片面强调局部工作,缺乏全局观念,等等。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就生产抓生产”,而应该坚持以路线教育为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人力、物力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力。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生产的管理体制,这些都是必要的。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在于执行什么路线。只有从路线教育入手,把企业管理和路线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作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过程,才能搞好企业管理,促进生产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搞好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需要,是使毛主席革命路线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创造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经验,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它使企业领导班子更加朝气蓬勃。广大革命老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认真吸取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不泄气,无怨气,焕发精神,努力工作。从工人中选拔的广大新干部,朝气蓬勃,在斗争中茁壮成长。他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扎根基层,不脱离群众,虚心向老干部学习,把革命老干部的成功经验和错误教训,都作为宝贵财富接受下来,为共产主义事业继往开来。要贯彻执行“鞍钢宪法”,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就要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使企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实践证明,那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能够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团结战斗,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企业的面貌就生气勃勃,革命热气腾腾,生产蒸蒸日上。
三、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生产发展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说:“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生产工具是重要的。但是,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劳动者是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思想觉悟不同,生产积极性就不同,劳动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要靠正确的路线去调动和发挥这种积极性。正如周恩来同志在十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二十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经验,就是依靠群众。”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是,刘少奇、林彪一伙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贩卖“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专家治厂”等黑货,束缚和压抑了工人群众的干劲、智慧和创造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革命群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他们的冲天干劲和无穷的智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正如毛主席所说:“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广大劳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焕发出来的这种积极性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伟大力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带来人的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广大工人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他们以“要做天下的主人”的主人翁态度,为革命大干苦干巧干。他们坚决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创造新的业绩,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是最生动的说明。以大庆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战,用很短的时间,建成了大庆油田。自一九六三年以来,石油产量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去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比前年又增长了百分之十以上。现在我国石油不但自给,而且开始向国外出口。实践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被革命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生产建设中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许多预想不到的奇迹就会创造出来。工人们说得好:“车速和设备能力是能计算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的革命干劲是无法用数字计算出来的。”
文化大革命带来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还突出地表现在广大工人群众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反修防修是长期的战斗任务。广大工人群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是极宝贵的。他们敢于揭露工作中的矛盾,敢于同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各种错误倾向、错误潮流作斗争,这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十分爱护和支持这种革命精神,而不能看成是“难弄”、“不好指挥”。林彪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极力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唯心史观,把群众当成浑浑噩噩的“阿斗”和“群氓”。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基本特点就是压制群众,扼杀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要深入批判林彪宣扬的孔孟之道,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靠什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靠政治挂帅、靠执行正确路线呢,还是靠物质刺激?仍然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林彪继承了“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动的孔孟之道,污蔑劳动人民想的是“恭喜发财”、“油盐酱醋柴”,贩卖“物质刺激”的黑货,妄图腐蚀工人群众的思想,使社会主义企业蜕化变质,以达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事实是对林彪最有力的批判,我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靠的不是“物质刺激”,而是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觉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无数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要靠政治挂帅,要靠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去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离开了党的基本路线,否认革命对生产的统帅作用和促进作用,单纯地靠物质鼓励的方法,不仅不能把生产搞上去,甚至会走偏方向。列宁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毛主席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抓大事,抓路线,抓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统帅经济,革命统帅生产,不断地向广大群众灌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认真执行党的经济政策,才能真正调动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总之,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继续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正确方针,把批林批孔这个头等大事抓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更加蓬勃发展。